本报讯 2月20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我市将继续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以“五大行动”提档升级为抓手,着力打好就业组合拳,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确保全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72万人以上,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产业协同就业提升行动
围绕我市9大优势产业,逐一对接重点规上企业,优化拉动就业重点企业名单,优先保障用工服务,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现有岗位规模,引导企业开发高质量就业岗位。到2025年底,通过发挥失业保险政策作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2亿元以上。
对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申领,全程网上经办,做到“一次审批,全期畅领”。到2025年底,全市通过“直补快办”发放吸纳就业社保补贴1000万元以上。
人力资源优化提质行动
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企业行”活动,发布主导产业、县域特色集群企业人才需求目录,2025年为企业提供各类优质人力资源服务2.8万人次。
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职业培训。2025年,积极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10场次以上,建设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各5家。
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渠道,推动落实“新八级工”制度,2025年指导监督开展各类技能等级认定1.5万人次以上。
重点群体就业攻坚行动
拓宽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渠道,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结合青年群体所学、所长,多渠道归集、推荐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等优质就业岗位信息,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2025年全市募集就业见习岗位5500个以上,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500个以上,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0场以上,对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就业帮扶,联系服务率达到100%。
推行“劳务品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经营模式,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拓展京津劳务市场助力转移就业,对接京津企业500家以上,联合京津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00场,力争2025年发布京津就业岗位5万个。
强化失业人员生活保障,及时兑现各项失业保险待遇,确保生活救助与就业促进协同。到2025年底,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332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00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公共就业服务优化行动
继续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力争在2025年底全市打造100个示范性基层服务网点,建成零工服务站500个,创建规范化零工市场10家,形成“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便民就业服务圈。
不断完善公共就业及人才招聘服务,全年招聘活动不间断。2025年,全市举办品牌招聘活动300场以上。
全面开展公共创业服务,增选创业担保贷款合作银行,提高合作银行网点密度,推动创业贷款“一站式服务”更加便民、高效。2025年,全市开展创业服务3万人次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创业1000人以上。
劳动关系和谐共建行动
开展“零工宝”试点参保扩面工作,除已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外,用人单位或互联网平台企业也可为未纳入《工伤保险条例》的特定人员办理职业伤害保险,对发生工伤事故时由用人单位负担支付的费用进行补偿,保障伤残职工基本劳动权益,降低企业经营负担。
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系列活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发布九个欠薪维权渠道,开展执法检查,对在建工程项目、加工制造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侯东杰 通讯员 宋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