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实施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培育36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本报讯 2月12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我市实施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培育标准化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7个,培育标准化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9个,新增养老护理员持证人员220人以上,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
据悉,标准化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培育主要依托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拓展养老服务机构功能。根据要求,其建筑面积应不少于1000平方米,具有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转介等功能,且管理服务制度健全。应根据服务功能和老年人使用需求合理布局分区,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照护区、日间照料区、康复医疗区、综合服务区。集中照护区应在相对独立、安静的区域设置全日托养老年人起居用房及相关生活配套设施,床位数量不少于10张。日间照料区应与集中照料区的老年人起居区域相对分开。日间照料区(含居家上门)服务功能不少于3项,要求必须能够提供生活照料和助餐服务。环境及设施设备、养老护理员的配比应达到相关要求,运营机构依法登记注册和备案,并具备相关服务资质。
按照部署,标准化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拟培育对象按照达标计划完成拓展提升后,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对机构进行初评。市民政局在初评基础上组织力量(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验收达到完成标准的,颁发“标准化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标牌。
为做好新增养老护理员持证人员工作,我市将按照有关要求,对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照护特点以及常见病的照护重点,日常照护服务项目实操技能,以及护理员服务礼仪、职业安全、自我心理调适相关知识等,还将组织养老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晓燕通讯员 钮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