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2.8%
本报讯(记者郭文静 通讯员刘子、吴延伟)民间投资是民营经济活跃度的“晴雨表”。2024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2.8%。全年全市民营企业净增2.44万户,占全市净增经营主体的45.4%。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统计数据显示,从三次产业民间投资占比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占全市民间投资比重分别为2.8%、34.7%、62.5%;从行业看,制造业、房地产业民间投资占全市民间投资比重较大,占比分别为29.1%、53.9%;从领域看,高新技术产业民间投资占比为11.8%,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的活力,首先来自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技术改造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2024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一揽子惠企政策,争取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实施技改投资倍增行动,提振了企业在本地投资兴业信心,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市工信局副局长马玉斌说。据统计,2024年,全市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8.3%。
我市还出台《关于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持续强化民间投资用地、环评、融资等要素保障,对民间投资予以全方位的呵护。与此同时,我市持续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聚焦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重点领域,市发改委积极谋划储备并向社会公开推介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全市共录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储备库65个,总投资192.5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