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精神
强实干 抓落实 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河北日报讯 人勤春早,实干为要。连日来,我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精神,纷纷表示,“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准确把握党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标一流标准,推出创新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会议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省委金融办协调处处长杨博表示,今年省委金融办将进一步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提升各类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杨博说,为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省委金融办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产品研发,结合专长提供差异化服务,量身定制特色产品,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性。此外,推动信用模型优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小微企业经营数据、行业特点、市场环境等因素,为企业“多维信用画像”,提高金融机构信用类贷款评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大力支持企业扩投资、上项目,要优化土地配置方式,提高土地要素利用效率。”省自然资源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占峰表示,今年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围绕“两重”“两新”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聚焦企业需求,强化政策支持,探索土地要素保障举措,创新灵活供地模式,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精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同时,进一步精简用地审批程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全力以赴做好用地保障,确保各类项目及时开工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项目审批效率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为加快企业项目落地,张家口市创新推出“虚拟审批”制度,让园区产业类的项目审批从“接力跑”变成“并列跑”,大幅缩短审批时间。
张家口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焕平说,下一步,他们将“虚拟审批”嵌入市工程审批系统,把规划设计方案预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预审查等事项纳入标准化流程管理。同时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查找、打通卡点和堵点,进一步节约审批项目用时,提高审批效率,把“虚拟审批”打造成张家口吸引投资的一张名片。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近年来,馆陶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构建群众和企业办事“一趟清”和“不见面”审批服务体系,全方位优化各项审批制度流程,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用跑。
“今年我们将再推出一批标志性、差异性改革举措,不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扎实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枚印章管验收’,健全完善营商环境大走访、网络专项评议等助企服务体系,强化用地、用能、用工等各类要素保障,持续擦亮‘馆满意’营商环境品牌。”馆陶县委书记王立伟表示。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首席质量官是企业的第一质量人,也是主导质量技术攻关的主力。去年,唐山市出台全省首个《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实施指南》地方标准,全市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数量大幅提升。
唐山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科科长由子键说:“我们将加大对首席质量官制度的落实力度,通过座谈交流、专家指导、入企调研等形式,在质量、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等方面,为企业提供集成式服务,着力解决影响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质量提升中的难点堵点,推动企业从‘制造’向‘质造’转变。”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去年在省科技厅指导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试行“众筹科研”模式,目前首个众筹科研项目已经立项。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省属高校院所等开展产业技术分析,凝练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面向省内外征集技术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众筹科研支持领域,逐步提升众筹科研支持强度,持续优化科技成果权属转化分配机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孙立永表示。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离不开法治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
“我们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在地方立法供给上再提升,在规范涉企执法上再加力,在公共法律服务上再深化,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张翼说,今年将在全省继续推广“入企扫码”执法模式,统筹优化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深入实施“轻微不罚、首违免罚”等制度,让法律服务“有求必应”、让行政执法“无事不扰”,以法治力量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记者陈华、薛惠娟、王敬照、高珊、苑立立、郭晓通、陈正、王璐丹、师源、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