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菜篮子”“果盘子”鼓起群众“钱袋子”

2024-12-26 08:17:42 星期四  来源:邢台日报

我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做好“土特产”文章——

丰富“菜篮子”“果盘子”鼓起群众“钱袋子”

本报记者 尚子琪 通讯员 高军花

柏乡红薯、平乡县贡白菜等11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清河荣兴黄桃、隆尧润荷泽畔藕等14个农产品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名录……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丰富了周边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扬优势,好资源种出好产品

入冬以来,南宫市的盆栽黄韭进入产销旺季。在丹绿丰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黄韭生产基地,农民们正在梳理装盒销售的黄韭根,捋根、打捆、装盒,现场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南宫市是全国闻名的“韭菜之乡”。南宫黄韭有几百年的种植史,当地土壤偏碱性,且浅层地下水丰富,种植韭菜有天然的优势。2017年9月,南宫黄韭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确定该市为“南宫黄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目前已形成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多个特色农产品产区。

在蔬菜布局上,我市重点打造了环市区精品蔬菜产区和环京津特色蔬菜产区。在任泽区、南和区、信都区、市经开区、市高新区和襄都区建设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种植高品质口感番茄、黄瓜、西葫芦、香菇及十字花科蔬菜等。在宁晋县、柏乡县、临西县、隆尧县、广宗县、威县、巨鹿县及南宫市加快发展智能连栋温室、日光温室等高端设施建设,发展叶菜、食用菌、西甜瓜、黄韭等特色蔬菜种植。

在水果种植方面,全市水果形成了苹果、梨、葡萄三大集群。其中,苹果主要集中在内丘县、信都区、临城县及沙河市,梨主要集中在威县和宁晋县,葡萄主要集中在威县、广宗县和巨鹿县。此外,我市初步形成了“一区一带”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即以内丘、信都为核心的西部太行山百里酸枣产业带和以巨鹿为核心的东部平原金银花产业种植区。

创品牌,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农产品不但要产得出、产得优,还要卖得出、卖得好。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农产品还要经历市场销售这道关。

内丘县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引入了智能化自动分拣系统,自动识别并检测苹果的重量、色泽、糖度、瑕疵等,确保每个苹果外观和口感都达到高品质;建立国内第一个苹果类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从果园到餐桌全程监控,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如今,特级果每斤可卖到十几元还供不应求,一个极品果则能卖到100元。

威县威梨种植基地创新形成“六个统一”“8大程序、30道工序”等绿色产品标准,建立果品检测、化学品控制、疫病监控、产品追溯“四大体系”,确保苗木繁育、起步建园、生产管理到包装销售、贮藏加工、市场物流等都严格执行绿色A级生产标准,从产供销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控,总销售量超万吨,年销售额近亿元。

除了保证农产品质量,还要提升农产品价值。聚焦塑造全市农业的整体品牌形象,我市推出“邢台上农”全市域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相继推出“巨鹿高油酸花生”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新品牌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区域公用品牌34个,其中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16个。

在擦亮农产品品牌的同时,我市持续强化科技支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积极对接引进京津冀和其他省市高等农业院所专家教授,组建涵盖品种选育、技术集成、清洁生产、质量控制等全产业链的高层次专家团队,加强中药材、食用菌(平菇)等综合试验推广站建设,力推最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深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让越来越多优质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富口袋,好路子带来好日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让乡村经济旺起来、增收产业活起来、村民生活富起来。

在新河县众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现代化的“智慧方舱”里绣球菌进入了采收期。“合作社可提供菌棒、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让大家放心来干活,实现就近就业。”负责人张世青介绍说,作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合作社购置了“智慧方舱”并安放在南马庄村、田村、东董村,单个方舱年产值约5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2万元。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模式,鼓励引导农民发展订单种植、错季果蔬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在广宗县果仙园葡萄种植基地,负责人武风竹早早便来到大棚里修剪枝条。据她介绍,他们有31个高标准的大棚,每年可以生产高质量阳光玫瑰40多万斤,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年销售额达二三百万元。

该基地只是广宗县发展特色种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宗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培育产业新型市场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联农带农3500余户,1万余人实现年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

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