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共享聚能——
羊绒及服装产业加速提档升级
本报记者郭雨晗
顾客在童泰工厂店选购商品。范素素摄
从羊绒精梳向制作精纺羊绒面料、羊绒服装等高端产品发展;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企业、共享工厂;从生产加工到品牌营销、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我市羊绒及服装产业实现由量变、质变到裂变的跨越,正以崭新的姿态阔步前行。
科技,让产业质效双收
近日,位于南宫市的安美桥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纺纱、织造等设备高速运转。该公司总经理高瑞星指着刚下流水线的面料说:“这是我们经意大利籍毛纺织质量技术专家指导,调整染色配方后新推出的面料,较之前订单量增加了约20%。”
做强产业集群,离不开技术更新。今年,南宫市编制羊绒服饰产业发展规划图谱,组织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专家对羊绒服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了解企业在优化技术工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需求,促进科技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特色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该市还邀请外籍专家对企业工艺改进开展指导,对产品技术升级、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在线问诊”。“按照约定,专家每个月都会远程对我们进行帮扶,一年还有不少于两次的现场指导。”有了外籍专家助力,高瑞星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信心十足。
针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南宫市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成立化纤毛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泛聚集产学研等创新资源,提升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和产业创新效率。此外,由19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南宫精品羊绒服装服饰产业科技特派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目前,南宫市投资5亿元的毛毡小镇、投资3.5亿元的服装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可大绒毛制品、帝隆纺织等亿元以上项目相继投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越来越足。
创新,让品牌更有出路
机器运转,纱线飞舞,在宁纺集团广和纺织纺纱车间内,一派紧张有序的生产场景。“在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研发和设计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重要环节。”宁纺集团副总经理刘建伟说。
近年来,宁纺集团以产品差异化为目标,积极推进产品升级,不断推出特殊纤维、功能性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在设备、工艺、产品、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与国内大中专院校进行合作,每年开发面料200余款。
“纺织服装产业市场需求大,竞争也非常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求新谋变尤为关键。”宁晋县科技和工信局局长李月辉说。
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过程中,宁晋县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坚持自创品牌、自我设计与合作制造相结合,进一步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由代工贴牌生产为主向“设计、品牌、制造”三位一体转型步伐,“童泰”“灵音”等品牌已成为宁晋在纺织服装行业的靓丽名片。
在宁晋县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企业研发中心,设计师们正在仔细对比花式和纹样。在这里,看似简单的一个设计方案,要经过国内外多名设计师的研讨和验证才能通过。
“我们在米兰、韩国、日本设有研发中心,方便时刻了解国际潮流趋势及更新变化。”企业研发部设计师耿云说。今年,公司推出的“秋绘·丰收诗”系列有近2000个款式,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订货商争相订购。
目前,宁晋县正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加快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吸引针织、休闲装、童装知名生产企业到宁晋落户,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效应,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共享,让资源有效整合
近日,在位于清河县的新华·慈星羊绒针织数字化共享工厂车间内,上千台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飞速运转,各种样式的羊毛衫陆续下线,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清河县拥有约1700家羊绒制品生产加工企业。2023年,共生产3600万件织衫,各类羊绒制品的产销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许多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设备落后、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发展缓慢。
为破解这一共性制约,清河县依托云数据管理技术建立共享工厂,推动设备、技术等资源共享,合理调配制造商资源匹配市场需求。以租代售、按需使用,让全县15000多台全自动横机全都“忙”起来。
“共享工厂的建立,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优化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配置。”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唐磊说,共享工厂不仅可以做到生产设备和设计共享,还可以做到共享采购、共享仓储物流。
“只要你有创意和想法,共享工厂都能给你解决。”张彦磊是入驻河北联怡羊绒供应链共享工厂的一家企业负责人,他说,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最难的便是采购。但在共享工厂,多家企业可以集中采购原材料,让企业采购更实惠。
“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平台+互联网销售”,清河县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电商仓储、智慧物流、柔性供应链快速反应的一站式电商服务基地,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和配套需求。
与此同时,清河县还在数字化共享工厂的基础上成立新华·慈星事坦格羊绒一线成型研究院,为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完成个性化定制生产,全力打造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共享”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