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提升协作圈 夯实质量服务实施一链一策
我市全方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本报记者高敏通讯员张健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名单,我省6个项目入选,我市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位列其中。同时,我市光伏新能源、煤化工、健康食品制造3个产业链供应链,列入“河北省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培育名单。
今年以来,聚焦县域特色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我市制定“一链一策”方案、绘制质量图谱、建立质量问题清单、重点攻关项目清单、质量政策工具清单,创新联动提升机制,全方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构建质量提升协作圈,激发质量强链创新动能
“我们对链上15家企业开展质量专项提升辅导,推动确立一致性标准13项,推动质量改善措施15项。”晶澳公司质量部负责人贾丽娜说,他们将先进质量理念、方法和工具向全产业链延伸。上游企业阳光设备公司在他们指导下,采用AI智能识别检测系统管控接线盒重点工序,使产品不良率由0.06%降至0.012%,A品率提升至99.95%。
“以往,我们抓质量提升,着力点主要放在具体产品、工程、服务以及具体企业上,力量比较分散、不够集中。”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徐军岭说,产业链供应链是点状企业和面状集群联结纽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可以带动质量强企、推动质量强县、支撑质量强市。
宁晋县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是省县域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之一,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晶澳公司“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坚持走创新驱动、上下游联动,形成“链主领航、众雁伴飞”质量强链模式。
在晶澳公司的带动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开展关键环节质量攻坚。聚焦N型电池隧穿钝化类PL暗片质量难题,晶澳公司带领上下游企业组建质量协同攻关小组,提升A品率0.3%,PL良率提升30%;帮助晶樱光电公司攻关部分硅棒头部氧含量高的质量难题,炉台头氧超标棒数平均占比由66.4%降低至35.37%。此外,晶澳公司投资建成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打造新能源材料与动力等“一链五环”重点专业群,加快培养新能源人才。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发改、科技等市直5部门,形成“质量联动提升联盟”,充分发挥晶澳科技太阳能、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中煤旭阳煤化工等“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指导20个县(市、区)制定“一县一强链”方案,大力推进20条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
夯实质量服务,支撑产业质量提升
在外籍专家的帮助下,南宫市安美桥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对染色配方进行了调整,使颜色饱和度更高;隆尧县三厦厨具将产品质量合格率由95.5%提高到99.5%;临西县中伟卓特攻克马达与液压泵开发研究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我市探索出政府搭台,企业与专家双向奔赴的助企引智模式,先后为全市轴承产业、玻璃产业、煤化工产业、童车产业、健康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铸铁产业、电线电缆产业等15条产业链41家企业引进外籍质量专家66名,位居全省第二,聚焦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帮助企业攻克质量技术难题128项。
市市场监管局着力建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在质量、标准、计量、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方面重点发力,面向企业、产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建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42家,覆盖全市25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服务企业4675家,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31个,推动企业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13项、团体标准42项,获批企业标准“领跑者”8项。
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的基础上,向中小工业企业延伸,帮助汽配、羊绒、隆尧食品、光伏新能源等产业中小工业企业全部落实首席质量官,实施质量改进项目1200余个。
实施一链一策,推动“两链”联动提升
“我们将食品加工产业中创新能力强、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企业挖掘出来,引导这些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提升健康食品产业链创新能力。”隆尧县政府副县长王兴国说,他们实施食品产业创新驱动“五年行动计划”,积极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对接平台,引进技术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在产业园建立研发中心、研发总部,为健康食品产业链赋能。
近年来,围绕食品产业链关键质量问题,隆尧县食品企业纷纷引进人才、改进工艺。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推动非油炸方便面行业的创新突破,解决了味道、复水性、离散性差等难题。今旭公司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向营养均衡、低热低糖方向发展,研发的营养型低GI(低血糖生成指数)面品获得国家专利,并获“国家低GI食品认证”。
今年以来,围绕4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5个重点产业链联动提升,我市组建1个产业质量联动提升联盟小组,1个质量人才培训基地,1个专家服务团队和“N个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方案”。日前,宁晋县、隆尧县、襄都区政府与晶澳科技太阳能、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中煤旭阳煤化工签订《质量联动提升协议书》,并以点带面辐射20个县(市、区)质量强链联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