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衍(河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轨道交通项目探访
本报记者 刘瑞凤
前不久,位于隆尧县的宽衍(河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轨道交通项目生产车间内,研发项目经理王飞带领技术团队查看正在生产中的智能综合巡检机器人。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轨道交通巡检设备,适用于地铁日常巡检。”王飞说,在检测过程中,设备会将大大小小的轨道损害情况同步传回数据库,严重的立即处理,轻微的则持续监测并进行养护。
在数据中心,王飞调出一段轨道检测的病害原始数据让记者看。这些病害中许多是仅有0.1毫米的裂缝,细如发丝,仅凭肉眼是无法识别的。
“一条轨道可能存在上万条这样的裂缝,而国内的检测手段大多只能实现‘米级’定位,对绝大多数的细小裂缝,很难精准捕捉。”王飞说,宽衍公司的“毫米级”定位,一举打破了这一技术瓶颈。他们经历近5年的技术攻关,研发出“融合定位法”,实现了“毫米级”定位,并将技术运用到市政交通、高速公路、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智慧运维场景中,形成交通智慧运维体系。通过精准识别病害,为其编号、建档,对历次巡检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全方位掌握病害的发育状况,在出现实质性损害前主动介入进行养护。
测试区内,公路交通巡检车缓缓前行,但凡经过区域,路面的厚度、强度、平整度、路面破损等技术指标均被捕捉。在“毫米级”定位技术的帮助下,交通维运领域实现了变被动维修为主动养护的重大突破,最大程度降低了维修成本。
在全国民营企业中,宽衍公司还率先打造出地铁全尺寸试验隧道——全国首家200米全工况实验隧道,为检测装备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提供模拟场景,让下线产品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更专业的应用检测,实现生产全流程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去年10月,宽衍公司的轨道交通智能综合检测装备研发和生产项目开工建设,以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围绕装备采集感知模块及人工智能分析加大力度科研攻关。目前,企业拥有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发明专利20余项,技术研发团队已扩充至近50人。“我们和昆明铁路局、南宁地铁、青岛地铁、广西交投等多家单位达成合作,提供全方位的轨道交通巡检、养护、维修等一站式智慧运维服务。”企业负责人樊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