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2024-07-10 08:48:04 星期三  来源:邢台日报

我市初步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本报记者 王帅薇通讯员王冰葛子策

日前,清河县一企业管理人员与雇佣工人产生纠纷。僵持不下时,当地调解员焦亮及时介入,多次劝说调解,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避免了可能引起的衍生纠纷。

基层调解员就地开展调解工作是我市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普法宣传、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重点工作,全力整合资源、全面拓展领域、全速提升质效,初步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服务保障。

“法治体检”护航企业成长

“有你们的专业护航,企业发展更安心了。”7月5日,“律企携手同行”服务团队的律师免费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邢台分公司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专题培训,受到企业负责人好评。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依托重点产业和法律服务资源库,持续深化“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行动,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法治体检”等服务,更好满足企业需求。

“法治体检”是市司法局组织的公益性法律服务活动。参加活动的律师深入重点民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和实践优势,分析企业的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帮助企业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和矛盾化解机制。

连日来,平乡县司法局组织工作人员在第十七届中国·平乡(北方)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展馆,为参展企业、客商开展法治宣传;巨鹿县司法局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邀请律师入企举办讲座;广宗县司法局组织律师深入自行车车企开展入企法律问诊活动……有了律师团队的“一对一”护航,企业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稳健。

公证服务打出“暖心牌”

“多亏了公证处的工作人员,忙前忙后到民政部门、档案部门调取相关证明,帮助我顺利拿到继承公证书。”近日,家住信都区张村街道的梁女士对“绿色继承”服务十分满意。

今年以来,我市公证机构试行“公证+绿色继承”服务模式,为不能或难以提供办理继承公证相关材料的当事人,提供代为调查核实、搜集材料、上门办证等服务。公证人员通过实地、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沟通联系各企事业单位、居委会、乡镇等部门,调查被继承人的家庭情况,切实减轻群众“开证难”负担。

在此基础上,公证机构还主动延伸服务,为不方便及时取证的当事人提供24小时智能取证柜服务。

今年以来,通过持续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公证机构进一步缩短办证时限、精减证明材料,拓展“一证一次办”,推进“一事一站办”,推动办证方式多元化、办证流程最优化、办证材料最简化、办证成本最小化,让更多群众在减证便民服务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6月底,全市共办理公证事项6702件,其中国内公证5087件,涉外公证1615件。

打造家门口的“法律课堂”

文化浸润人心,深植法治精神。近日,笔者走进南和区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一股浓郁的“人文法治”气息扑面而来。法治标语、名言警句……各种法治宣传元素既接地气,又通俗易懂。

正在休闲的市民告诉笔者,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公园散步、拉家常,顺便还能学学法律知识,这里已成为当地群众学法的“打卡地”。

“推进全民守法,需要进一步加强普法,让法治信仰根植于人民心中,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市司法局法治调研督察与普法依法治理处处长李国介绍,在隆尧县,各村以“口袋公园”为依托,将法治元素、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绿化景观当中,精心打造出一批建在群众家门口的主题公园;在临西县,许多村庄打造“法治宣传一条街”,涵盖乡规民约、法律援助、乡村振兴等元素,使村民在散步时就能品味法治文化、学到法律知识。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县级以上法治文化阵地221个。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橱窗、长廊、小广场、法治书屋等,打造家门口的法治文化阵地,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从“法治体检”到打造家门口的法治阵地,我市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推动法治阵地再靠前,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家门口的公共法律服务。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