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欣叶通讯员刘子昂、罗时付)近日,记者走进沙河市褡裢街道南汪村,随着鼓点一响,只见扮蚌的五名少女和扮鹬、渔翁的两名男性迈着轻盈的步伐陆续登场,七人配合表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台下的村民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
褡裢街道南汪村有一个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南汪鹬蚌舞。南汪鹬蚌舞起源于明隆庆三年,迄今在民间已经流传了300多年,是邢台乃至河北地区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沙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南汪鹬蚌舞的传承活力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因年代久远,演员数量贫乏,南汪鹬蚌舞面临失传境地。” 褡裢街道南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吕任京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沙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沙河市历史文化名城专班领导小组的牵头单位,联合沙河市融媒体中心加大对沙河市级非遗项目的宣传,搜集整理了一批关于南汪鹬蚌舞的文字、音像以及实物等珍贵资料,制作完成《冀南明珠》台历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南汪鹬蚌舞。此外,沙河市还鼓励南汪村不断培养新的演员,在春节等重要节日排练、表演,使得南汪鹬蚌舞得以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