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实施“技改投资龙年倍增行动”,加快构建具有邢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活力迸发

    2024-05-15 08:56:46 星期三 来源:邢台日报

    本报记者 王润恒

    作为我市食品加工产业隆起带、隆尧食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今麦郎公司建成年产能达13亿份的全国最大方便面生产车间,方便面年产能120亿份,位居世界前三强;和谐号、复兴号等高铁动车200多个型号的橡胶零部件,来自任泽橡塑产业集群“领头雁”华密新材公司;晶澳科技公司打造硅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的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光伏产品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16%以上……

    去年起,我市坚定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立足“国家和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的优势,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年,全市各地深入实施“技改投资龙年倍增行动”,加快构建具有邢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在助力特色产业集群扩规提质上,临西县的中伟卓特公司瞄准高端液压产品开展科研攻关,制造出行走马达、减速机等多种液压产品,并凭借新产品卓越的质量,成为国外品牌的首选替代品。

    高端化发展的实践还发生在位于清河县的中航上大公司高温合金材料生产车间内——纯净度不足、成材率低的返回料经过高精尖工艺处理,成为能耐高温、抵御超高变形压力的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位于沙河经开区的冀中新材公司建成技术研发中心,聚焦玻纤绿色智造的高端技术研发平台,成为百亿级玻璃纤维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强劲引擎。

    在邢台,链条化延伸、规模化集聚、高端化发展正成为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一致“法宝”,产业规模化集聚的“聚变”效应正日益释放。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途径,着力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和“两化融合”,进行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方面的数字化建设。在“智能化”发展层面,各个特色产业集群你追我赶。

    在清河县兴利毛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需在联网电脑上点击图形管理,输入想要的设计剪裁方式,全自动电脑横机不到1小时便会“送出”一件成型的羊绒衫。这样的设备,清河县共有1万余台。

    去年,我市印发专项方案,加快构建数字生态体系,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典型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我市全面推动万企上云。数字化转型正为邢台各个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新动能。

    龙星化工公司的数字化改造,让企业运营成本降低10%,生产效率提高15%,其5G工厂成功入选工信部2023年5G工厂名录。目前,包括华威汽车、华电数控等企业在内,全市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已达30家。

    截至目前,全市“上云”企业数量超66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不仅如此,全市加强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市工信局科技与节能综合利用科负责人乔拴峰介绍说,目前,我市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7家,数量全省最多,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75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我市把绿色制造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在探索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德金玻璃公司采用新型纳米材料建筑窑炉外壁,充分利用燃料释放的热能,达到节能的目的,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做成装修材料。

    河北建滔公司先后实施燃煤锅炉烟气深度治理协同碳捕集利用示范项目等40余项技改项目,助推企业走上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

    在深圳、东莞等城市,来自我市的红星新能源汽车穿街走巷,把各种物资配送到指定地点……

    从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到新能源汽车量产下线,再到风电整机、储能装备项目引进,签约奠基、开工建设……一个个新能源项目在邢台落地。

    今年,我市以风电光伏及储能产业为主导,谋划布局氢能产业,全面提升新能源装备产业聚集区发展能级,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

    一季度,我市4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收1311.1亿元,同比增长5.3%。在优势集聚、机遇彰显的战略叠加期,邢台正乘势而上、跨越赶超,以持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加快构建具有邢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跑出邢台速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邢台网 官方微信
    邢台网 客户端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