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

    2024-01-07 08:51:41 星期日 来源:邢台日报

    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文化兴市——

    加快推动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

    本报记者 王露橦

    沙河市河北冀中新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检查织布机上的纱线张力。 本报记者 叶晓强摄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勇担使命,做大做强做热中心城区;我们向难而行,统筹实施系列专项行动;我们奋力突围,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一年,在邢台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在爬坡过坎、跨越赶超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做大做强做热中心城区是提升能级、跨越赶超的关键举措,是加快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2023年,市委谋定而动,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向同行动,聚焦增强城市承载力、吸附力、支撑力,大力引进包括城市工业在内的各类城市经济业态和模式。

    这一年,市辖六区出租车、公交车实现同城化运营;太行国际会展中心即将建成投用;高铁辐射区·襄湖—会展中心商务景观轴城市设计、邢州古城、百泉生态公园、邢襄生态园等一批重要片区和节点项目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率推进。

    这一年,在中心城区,长征汽车三大工艺提升改造、旭阳新能源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华密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中钢邢机搬迁改造产业升级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的项目加速崛起,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这一年,我市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确定以新材料、食品加工、新能源、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在推动特色产业集群优化升级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重塑制造业强市风采。

    曾一度退出市场、沉寂多年的“两汽一拖”,全面复产、换道启航,我市打造新型能源强市取得重要成果。河北冀中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玻纤的生产线三期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今年5月点火试运行。

    全市建成并网风电站8座,集中式光伏项目已经建成并网48个,大力发展氢能源、甲醇能源、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为抢占产业新赛道、新风口奠定良好基础。

    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全省第一,获得县域科技创新跃升奖励3000万元……

    2023年,我市突出发展重点,激活创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首次入选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这一年,我市坚持文化兴市,着力塑造推广“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开展“厚植城市精神、共建温暖之城”行动。城市logo、城市推介语、城市精神表述语等相继发布,构建起“太行泉城”精神文化体系。

    修复后的羊市道25号民居布袋院,青石板路、木质门窗、精美的雕刻,不禁让人遐想到当年居民生活的场景。

    北方大学旧址对外开放;府城保护开发、天宁寺文化园建设等工程全面启动;环古城护栏更新、古城文化元素植入等8个项目同步推进……本着“城景共生、文产共荣、多方共建、主客共享”理念,邢州古城保护修复快马加鞭。

    伴随百泉持续复涌进程,东环城水系白马河、东关河、牛尾河、七里河全部贯通,七里河沿线、白马河沿线、古城片区、高铁辐射区“两线两区”日新月异,文旅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河北梆子现代戏《好南关》进京演出;“唱响泉城·舞动泉城”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广大市民广泛踊跃参与;“太行泉城杯”邢台国际龙舟邀请赛等文体活动在邢台人家门口举行……邢台,这座拥有3500年建城史、泉水资源禀赋独特的魅力之城,人气指数一路攀升。

    2023年,开发区这一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的作用日益凸显。

    我市加速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明确开发区营业收入、高新技术企业和发展绩效3年提升目标,提出5个方面21条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推动政策、资金、人才向开发区倾斜,产业、项目、要素向开发区集中。

    这一年,我市完成高新区规划区域优化调整,理顺了多年制约高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实现县(市、区)省级开发区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经开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年产10吉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投产;中钢邢机搬迁改造升级项目有序推进……市经开区坚持大项目拉动战略不动摇,倾力招大引强、扩大投资,扎实发展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打造邢台产业发展新高地,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步伐进一步加快。

    放眼我市各开发区,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批批大好高优项目相继落地,一个个现代化产业园区蓬勃发展,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先后投产。

    这一年,市四大班子齐上阵,包联推动一批历史遗留和事关长远的重大专项工作,直面问题、动真碰硬、合力攻坚,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和大事要事。

    青山水库项目是重大民生工程,关乎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重大专项工作专班建立“一上一下”问题解决机制,对水库建设规模、坝址选择、水库功能等每一个事项,都坚持邀请国家权威水利专家指导,确保项目前期各要件一次性通过审查。他们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坚决啃下这个跑办了20多年的“硬骨头”,项目终于获批启动。

    这一年,中心城区7条断头路进场施工,1条通车;褡裢机场圆满试飞,临空经济区建设起步;新增5趟高铁列车在邢停靠,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一项项大事难事变为利民实事,激发出推动邢台高质量发展的更大信心。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2023年,我市凝心聚力抓项目扩投资,吸引36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安家落户,数量在全省位居第一。

    高标准组织4次项目观摩拉练活动,在全市营造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浓厚氛围。

    各地各部门围绕25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46个特色产业集群招商引资上项目,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在全省率先创新搭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平台,实现项目建设24小时“智慧管理”,人员不用到现场,项目进度全知晓。市、县两级分别成立央企引进服务工作办公室,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和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

    邢钢搬迁改造升级、中钢邢机轧辊产业园、冀中新材玻纤生产线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顺利推进,蓄积起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这一年,全市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再上台阶。

    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等行动,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全省第一,“退后十”成果持续巩固。

    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已连续30个月同比上升、连续25个月位列全省第一,百泉泉域泉水稳定复涌。

    两个第一,彰显了邢台人持续推动生态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

    这一年,我市深入开展“四型市直机关建设”活动,制定专门实施方案和“1+6+N”工作体系措施,围绕“讲大局、懂业务、重服务、有活力”的总体要求,持续提振“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精气神,以过硬能力作风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120余次赴江苏、浙江等地对标学习;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调研,现场研究解决问题826个;促成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为襄湖总部商务区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创设“人才贷”,与全市12家企业及“回邢来邢”人才代表签署贷款项目……

    一大批干部挺起忠诚干净的“硬脊梁”、磨炼创新突破的“真本领”、锻造善作善成的“铁肩膀”,学先进、强作风、讲实干的热潮在邢台干部队伍中持续点燃,推动一项项决策部署在邢台变为现实。

    2023年,全市上下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全力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走深走实。

    高质量开展读书班、专题党课和基层学习,创新组建18个市直处级单位联合读书班,开展“一次深入领学、双向联系送学、三项评选比学”系列活动,覆盖逾40万人次。开展正反面典型案例解剖调研和选题调研,累计调研发现问题3294个、提出破解难题措施4727条。深入开展省定4项和市定3项专项整治,制定整改措施3982条,以检视整改实绩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全市上下在历史罕见洪涝灾害面前众志成城,科学研判、精准决策、合力攻坚,抗洪抢险救灾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市坚持水退人进、一刻不停,在全省率先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供电、通信、供水、通气、交通等均第一时间抢通修复。

    2300多人次农业技术人员及时到一线开展技术指导,针对受淹农田开展专题培训,保证冬小麦播种任务如期完成。

    各县(市、区)全力做好灾区群众房屋修缮工作,让广大群众温暖过冬。

    8个灾后重建工作组分两轮深入一线包联帮扶,精准组织产需对接、产融对接,帮助673家受灾企业复工复产,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2024年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发展的发力年、攻坚年。机遇不等人,发展不等人。全市上下正以实干兴邦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凝聚起共担邢襄发展大业、推动跨越赶超的磅礴力量,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奔跑向前的状态,加快推动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开创邢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邢台网 官方微信
    邢台网 客户端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