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密造”登上塑料“金字塔”尖
本报记者 王露橦通讯员 武娜
华密新材公司实验室内,工人正在检测树脂材料的耐热性。 宋杰、霍金涛摄
当前塑料研究领域的“金字塔”把塑料按综合性能高低分为特种工程塑料、工程塑料、通用塑料3层。经历近十年技术革新,处在“金字塔”顶尖部分的PEEK、PEI特种工程塑料有了“中国造”“华密造”崭新名片。
位于任泽区的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5年来,主打产品从橡塑制品不断向特种橡塑改性材料、橡塑基础材料延伸,逐步实现汽车、高铁、工程机械、石油机械、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的高端产品国产化,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企业“领跑者”。
从受制于人到攻克难关高端新材料实现进口替代
特种性能工程塑料能干什么用?
以一款“华密造”航空用零部件为例,它采用先进的特种工程塑料、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生产工艺,在保证产品性能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产品的轻量化。面积近似A4纸大小的零部件,记者拿在手上,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
“同等体积的特种工程塑料,重量约为普通钢材的六分之一甚至更轻,其耐腐蚀、高耐磨、高强度等性能可与普通钢材相媲美,其绝缘性、轻量化等性能远超于普通钢材,是航空领域绝佳的轻量化材料,代表当今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的领先水平。”华密新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张伟告诉记者,以前,特种工程塑料产品依赖进口,采购周期长、经常出现断供情况。
公司当机立断——攻克难关,决不能让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随后的几年里,他们不断调试工艺、改进配方设计,先后实现PEEK和PEI两种特种工程塑料产品国产化。
近年来,企业逐年增加研发投入,扩充技术人才队伍,引进先进检测试验设备,研发人员从不足20人增加到现在的13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24.3%;投资扩建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研发设计中心、中试熟化基地、专家公寓及辅助配套设施;研发出多种不同领域的新产品,航空特殊环境用密封产品、高铁钩缓减震橡胶制品等高端产品相继实现进口替代。
从不足千万元到上亿主动求变以实干化危为机
“2008年是我来公司上班第一年,当时,15个人、17台平板硫化机就是车间的主要‘阵容’。产品种类也比较少,主要是油封和O型圈。”华密新材公司制品事业部车间主任冯凯华回忆。
2010年,企业研制的减震件、悬置件、制动件等车用橡塑零部件产品得到客户的认可。同年,企业果断加大投入,引进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研发人员队伍。扩建厂房,在行业内率先引进多台套自动化橡胶注射机,实现自动化注胶生产,生产设备增至50多台,成功拿到长城、大运、曙光、一汽等大客户订单。
这一年,冯凯华发现:公司不光能做好密封件,还能把车用橡塑零部件做到行业领先。自此,华密正式进军汽车市场,按照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严把质量关,实现订单量跨越式增长。
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的华密,把产品定位锁定特殊工况环境产品、特殊性能要求产品、进口替代产品等高端领域,果断舍弃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项目,加大投资成本推动生产设备和产业结构升级。
“现在,车间用上自动装出模硫化设备,实现全程自动化生产。”冯凯华感慨,生产模式从纯人工到人机配合,再到自动化;企业年销售额从800万元增长到2000万元,再到上亿元……每一次设备升级、订单增加、“拳头产品”问世,华密拿出的“撒手锏”都是主动求变、以实干化危为机的魄力。
从追随标准到制定标准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
采访中,华密员工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华密”的“密”已经不再是“密封件”的“密”,而是“精密”的“密”。如今的华密,凭借产品精密度高的优势,稳居行业龙头。
“我们之所以在产品质量上‘说话硬气’,质量管理体系发挥了很大作用。”张伟坦言,为使产品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他们对研发过程、生产过程、生产成本、工艺路线等全方位实施标准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凭借“硬气”的质量“王牌”,2019年,华密新材公司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单位,把行业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12年至2022年,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省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特种橡塑材料及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华密。
截至目前,华密新材公司已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9项、团体标准2项,与中国一汽、三一重工、中国中车、中国石化、中航工业等单位建立配套关系,与中国科学院、铁科院、青岛科大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总经理李藏须说,新的一年,车间特种工程塑料产能有望翻番。在助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道路上,华密将不遗余力,继续当好“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