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郭文静侯东杰通讯员王岩
日前,全市开发区提档升级暨重点项目推进会议在清河经济开发区举办,作为“优等生”,清河经济开发区如何不断刷新好成绩?落脚点在能级提升。
聚焦提档升级,清河经开区高标准对标南方先进开发区,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现代开发区管理制度,打造机制创新试验田、产业发展增长极、要素聚集加速器,做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目前,园区“虹吸效应”愈发明显,对吸纳高端人才、对接高端技术、培育高端产业、占领高端市场的功能不断彰显。今年以来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总投资约109亿元,目前累计入驻经营主体2400余家。
创新机制
释放发展活力
在清河经开区一楼政务大厅液晶显示屏上,滚动着“管委会+平台公司”并轨运行新机制组织架构图以及“1+2+N”(管委会+集团化平台公司+子公司)布局简要介绍。以市场化思维摸索实施“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这是该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亮点。
在“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下,园区管委会将原有的市政建设、资产运营、产业招商、市场化服务等职能转由平台公司承担,管委会统筹负责区域内发展规划、经济运行、项目建设等协调服务职能,推动园区聚焦主责主业,并逐步向市场化公司化管理转变。
“这样一来,管委会剥离了开发运营职能,专耕‘服务与管理’;公司负责融资开发,深耕‘市场与运营’。”清河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立足两者职能定位、促进两者协作融合、合力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这是“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的初衷与核心,彻底解决了以往管委会抓建设不抓资本、抓投入不抓运营带来的各种弊端。
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该经开区组建起两家平台公司,将符合条件的优质产业、资源、资产注入公司,平台公司资产已达42亿元,进一步增强平台公司对外融资和自身发展能力。“造血”功能持续激活,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
在“输血”“造血”的同时,平台公司也在不断优化业务结构,从过去单一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投资+建设+运营”业务组合转变,让公司通过实体化运作,最大限度增加有收入、有利润的市场化业务。由平台公司集中引进的电子商务中心、老虎云科技、江苏澎基科技等20余个科技类项目已签约落户。
作为清河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经开区在打造机制创新“试验田”过程中,除实施“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外,还积极构建机构扁平化管理体系,并完善创新“一张网、无证明、一码通、全网办”模式。今年,该经开区还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联合建立“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合作机制,对于办理登记注册、特种设备人员登记等领域的26项事项,可实现京冀跨省通办。为此,该经开区也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区域通办”的开发区。
日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清河县一家橡塑制品公司负责人王先生来到清河经开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最新推出的“京冀自贸通办”服务窗口,咨询补办自家北京公司员工特种设备作业证事宜。得知在清河就能办理后,打算回去待相关材料准备完毕后就来办理。“开通这项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在清河就能直接咨询办理北京相关业务,省时又省心。”王先生点赞道。
搭建新平台
助推产业发展
11月21日,在清河县新华羊绒国际高端针织产业园3号厂房内,只见一排排“一线成型”智能制造针织设备上梭子快速来回摆动。
据工作人员康婧介绍,该智能针织设备通过互联网软件系统设置,可根据客户需求将款式、颜色设定好,之后羊绒纱线自动成衣。一件羊绒衫早上下单,当晚就能交货,极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目前,‘一线成型’这种新式工艺主要用于生产爆款产品。”康婧拿起已经“下线”的成衣展示给记者,这款勾花工艺的女士羊绒衫是今年公司的爆款之一,有蓝色、墨绿、米黄色等。
清河县设立奖励资金,支持企业引进一线成型电脑针织横机等先进设备,建设国际羊绒高端针织产业园等新平台,以智能制造助力羊绒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推动羊绒制品向时尚制品主导的中高端迈进。
据悉,清河县在确定以羊绒、汽车零部件等作为经开区主导产业,推动企业提档升级的同时,发力产业聚集发展,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
在金融科技产业园建设现场,开工建设的15栋标准化厂房中,7栋已经主体封顶,6栋正在钢结构主体施工,2栋已完成地基施工,整个产业园预计年底前即可交付使用。这是清河经开区最新打造的项目集中承载平台之一。
该经开区逐步改变了以往单体项目建设的路子,按照“产业集群、项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理念,推动项目平台向量身定制、拎包入住的4.0版本跨越提升。根据高科技、轻资产、高产出企业特点,由经开区利用专项资金和平台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小微企业总部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金融科技产业园等高科技项目平台,按照企业生产需求,建设符合项目特点的高标准厂房30余万平方米,形成“谋划一批、推进一批、示范一批”的平台化发展新格局。
驱车行驶在园区内,只见老旧水泥路被清爽的沥青路面代替,新的交通标志标线清晰醒目,路旁的绿化层次分明,提升了园区的“颜值”。这是经开区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园区形象的成果。
着眼于推动“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清河经开区近年来着力补足城建短板,深入推进产城深度融合,“一揽子”实施基础设施配建项目,建设一体可视的路、水、热、电网,谋划3D管网、5G微基站等新基建项目,满足企业运行需求,建成青阳广场、国际会展中心等城市功能设施,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聚集优质要素
形成发展磁场
今年7月,清河(粤港澳)科创中心在深圳启动运营。这是清河经开区与康佳之星联合共建的科创服务平台。他们将专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文旅科技等产业领域,以“反向飞地”模式持续向清河引入粤港澳科创腹地先进的产业、科技和人才,实现“科技研发、文创设计在深圳,产业落地在清河”以及高科技人才“工作生活在深圳、智慧服务在清河”。
康佳之星是全国知名的科创平台,去年选择在清河建立华北核心站点,将依托清河羊绒、汽配两大产业优势资源,构建“孵化器(康佳之星清河创新中心)+基金(康佳创投基金)+飞地(清河粤港澳科创中心)”滚动发展模式,加快集聚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创新、创意、创质“三创”驱动,推动产业持续跃迁。目前,清河经开区已与康佳之星共同成立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盘活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加速孵化科技型企业和产业独角兽。
伴随着时代发展,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不可取,经开区正在切换发展动力关键拐点,步入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酝酿新的增长周期。清河经开区充分发挥创新要素赋能作用,大力引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构建“引来一名人才(团队)、带来一项新技术、落地一个新项目、催生一个新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打造要素集聚“强磁场”,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助力清河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清河经开区在本地成立科技人才中心,指导龙头企业建立创新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科技平台30个,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产业能级和科技创新能级的提升要靠人才推动,在吸引人才上,经开区持续不断推出新举措: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南方先进开发区,吸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原校长李树深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王志坚和孟家光、“千人计划”专家李晟等数十名高层次人才,合作建设康佳清河产业园、京津冀机器人研究院、孟家光院士工作站、虎翅云工厂等一大批科创平台,推动产业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引进天达晶阳碳化硅晶片、睿维视抬头显示、覆铜板等一批高新项目。
在虎翅云工厂·清河数字中心展厅,几块大屏幕上滚动发布着各地采购项目、产品技术服务、设备维保、闲置设备零部件等信息。与此同时,上云的清河经开区207家企业,也能同步在手机终端实时获取有需求的信息,并及时与对方对接。
据悉,江苏老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工业新商业场景服务平台,该中心由清河经开区与老虎云公司联合建设。通过老虎云公司成熟的商业场景云服务,为207家企业在宣传推介、采购、销售、设备维修、库存处理等方面提供了集约式服务。目前,清河经开区已有20余家企业通过该平台找到意向客户。
清河经开区提档升级不止步,眼下,正大力实施“坚定信心锚定A类大干一百天”活动,狠抓招商选资提质工程、项目建设提速工程、产城融合提载工程、改革创新提优工程等八大工程,全力争创全省A类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