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让古城活起来
襄都区37处历史建筑有了“新身份卡”
本报讯(记者黄再生)11月7日,记者来到襄都区羊市道历史文化街区,25号布袋院门口的“邢台市历史建筑”标志牌格外引人注目。市民王女士正用手机扫标志牌上的二维码。“扫了二维码,布袋院建筑简介、位置、建筑原貌以及现状信息都清晰可见,真是方便。”王女士惊喜地说。
近年来,襄都区按照市委、市政府保护邢台市历史建筑的相关要求,先后两批次公布了37处历史建筑名单,近期,这37处历史建筑均完成了建档立册和标志牌的悬挂。
“新的历史建筑标志牌增加了‘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宣传语和lo-go图案,更突出了泉文化要素。同时,建筑物简介,采用中英文双语对照的形式,通过设置的二维码,可以更形象地看到建筑物的原状和现状。”襄都区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办工作人员陈宏说。
“目前,襄都区正在按照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相关工作要求,对古城核心区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进行认真梳理、摸排,争取再公布一批具有冀南古民居建筑代表的历史建筑,让古城核心区的历史建筑达到连片成线。”襄都区住建局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主任彭军勇介绍,襄都区将按照“修旧如旧”、既保护又利用的原则,结合邢台古城改造提升项目,逐步启动37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让这些历史建筑活起来,古城热起来。目前已经完成了23号、25号布袋院,北方大学旧址的修复工作,正在推进工商联旧址等历史建筑的修复改造提升工作。
“25号民居院落修复后,引进了邢窑瓷器展示内容。修复后的23号布袋院引进了茶艺展示和汉服表演的内容。”陈宏说,这些历史建筑都是襄都区古城游的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