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方叶茂 守正融创新

    2022-10-09 09:10:16 星期日 来源: 邢台日报

    根深方叶茂 守正融创新

    ——表演唱《响器响》主创创作谈

    本报记者张莉

    核心提示

    9月15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河北雄安新区闭幕。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九届群星奖音乐类决赛以云展演形式举行。本届群星奖音乐类决赛共计入围28件作品,我市报送的情景表演唱《响器响》入围。

    这是一件精心打磨的作品。

    2020年6月30日,表演唱《响器响》在“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展演”专场演出中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演出效果。现场观众自发起立鼓掌,省文旅厅领导更是在演出结束的致辞中盛赞《响器响》带来耳目一新之感。2020年9月,《响器响》登上邢台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开幕式演出的舞台;2020年11月参加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线上线下同时开花,两年多来,《响器响》从河北响到了全国。

    相关链接

    群星奖

    本届群星奖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展示新时代群众文艺创作成果。乡村振兴是本届群星奖的热门题材,展现近年来乡村建设发展的丰硕成果,以及乡村生活的新变化。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是中国艺术节的重要评奖内容。

    《响器响》简介

    卖豆腐的敲梆子、卖香油的敲铜板儿、卖馒头的吹牛角、修笸箩的甩铁叶……情景表演唱《响器响》则选取以上四种响器物件,把热爱生活、勤俭持家的传承,童叟无欺、诚信为本的精神,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匠心,敬畏自然、感恩万物的情怀予以表达。《响器响》在声音塑造上还原了响器的原声,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拓展,在旋律上深植冀南民间音乐,呈现出既立足传统,又具有现代色彩的音乐气质。响器负载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回荡着悠远的百姓情思,也寄托着小商贩的人生理想和手艺人的价值追求。

    创作一首音乐类作品,目标是中国群星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响器响》入围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得到观众的认可,是“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的论述再一次得到了印证,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结出的硕果。

    3年前的2019年,创作团队就把目光聚焦在本土文化之中。邢台历史文化深厚,中医药文化、白瓷文化、紫金山文化等等文化概念进入他们的视野,洗尽铅华的岁月沉淀被这些挖掘者细细梳理,层层提炼。时任邢台市群艺馆馆长的导演景申友说:“积累的过程是辛苦的,而筛选的过程是痛苦的。积累是加法,选题是减法,减哪个都舍不得,都是民族的瑰宝啊。”舍不得也要舍,创作团队汇聚了导演、作词、作曲、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等方面的人士,大家在前期的追寻中形成共识,那就是“根深方叶茂,守正融创新。”

    转机出现在2019年底,作曲家王伟华到邢台讲座,创作团队全体到场听课。那次讲座的课程主题,是关于最近几届群星奖音乐类作品的赏析,王老师无意的安排,却拨动了创作人员的心弦。讲座之后是座谈,大家迅速敲定了创作体裁,那就是创作一首音乐类作品,目标是中国群星奖。

    在邢台市群艺馆一楼的那间斗室里,大家畅所欲言。“窗前来鸟堪交友”,叽叽喳喳的小鸟似乎也加入到谈论之中,让烟雾缭绕的话题多了一份自然的旋律。还是减法,大家一次又一次否定自己的认知,过大过空的去掉,太高太远的去掉,太专太偏的去掉,那什么是想要的呢?古柳的一席话让大家兴奋起来,他说,什么是群众的语言?什么最能代表群众的语言?什么最能代表民间的传承?什么吐露了百姓的心声?如果从声音上选取,吆喝声响器声绝对是代表之一。一言毕,立马热闹起来。景申友喊出了余味悠长的“酥鱼唻——”,井庆勋一声“张马尾罗——”带着运河涛声……小小的办公室里,仿佛一个时空穿越的古老集市。大家在吆喝声中宣泄着几个月来创作难以突破的压抑,似乎方向已经确立。

    每一个响器不单单是为了发声,其中还有更为深刻的民间哲学和寄托。

    冷静下来,大家知道,吆喝声在文艺作品中并不鲜见,相声里的《卖布头》就是典范。于是,创作的轨迹再推进,从吆喝,到响器,虽然顺理成章,却是一步极大的跨越。

    我们知道,响器是走街串巷的买卖人、手艺人代替吆喝的发声物件。而在词作者古柳眼里,响器的响声却是市井的交响、斑驳的底色和有声的记忆和乡愁。他和开过香油坊的舅舅攀谈,和儿时的玩伴追忆,和至今仍在经营的老店主们交流,一个个发声的响器产生了质变。古柳发现,每一个响器不单单是为了发声,其中还有更为深刻的民间哲学和寄托。

    这是古柳的创作札记,抄录如下:响器里蕴含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回荡着悠远的百姓情思,也寄托着一代代游商、手艺人的价值观和追求。《响器响》截取了四种响器物件,把热爱生活,勤俭持家的传承(篾匠张罗)、童叟无欺,诚信为本的精神(敲梆子卖豆腐)、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匠心(敲铜片卖香油)、敬畏自然,感恩万物的情怀(牛角 卖馍馍)予以表达。

    卖豆腐敲梆子,卖香油敲铜片儿,卖馒头吹牛角,修笸箩甩铁叶。四种响器各具特点,不仅是实用特点,还有表演上的显著特点,同时又兼具不同的表意功能,着实难得。创作团队在越来越清晰的创作思路引领下,不禁感叹于民间文化的深厚深邃,感叹先人的智慧,感叹一件响器的教化和承载。

    《响器响》的歌词顺利出炉。古柳说,真正案头写作的时间仅用了半天。此时,曲作者井庆勋的工作已经开始,一是查阅资料,走访老艺人,以期获得邢台或者冀南地方特色的音乐元素。二是和导演沟通,获得舞台呈现的初步思路,让音乐形式和舞台形式高度统一。这两项工作进展迅速,在《邢台民歌集成》一书中,一首抗战时期名为《选举歌》的民歌,引起了井庆勋的关注,并最终从中提炼了一个小节九个音符,作为《响器响》的主题音乐基调。井庆勋也希望通过对《响器响》的打造推广,能够诞生出具有明显冀南特色的音乐符号。而在和孟立新导演的交流中,针对孟导提出的“角色化”定位,让主题音乐的发展有了方向可循,有了情感可依。

    音乐素材和音乐形象的确定,让井庆勋得以准确地表达歌词的内涵。吆喝和响器声是一部分,说唱是一部分,演唱又是一部分,三合一,作曲成型。《响器响》在音乐呈现方式上实现了对比鲜明的特色和新旧融合的特质。演唱部分采用了混声合唱的形式来演绎民族旋律,说唱部分的音乐背景仍然是主题音乐,用充满亮色和质感的板胡演奏出来,使得演唱部分的音乐主题和说唱部分的音乐背景融合起来。

    “如何突破?”“如何不一样?”成了景导和孟导的口头禅。要想知道答案,就得研究现有的表演形式,就得知道已有的常规形态和已有的创新形态,做到有的放矢。正是因为广泛的涉猎和汲取,编导团队把思路统一在“塑造人物、情景再现、融合创新”上。四位老者扮演的游商身着旧时装扮,回归“那时岁月”,八位男女歌唱演员置身新时代,形成时空和审美上的巨大张力。

    创新是守正的依傍,让优秀的文化守得住、传得下。守正是创新的根基,保证行稳致远,跟上时代开拓出新境界。

    2020年6月,《响器响》在石家庄虹光剧场全省群众文艺展演上甫一亮相,即获得了满堂彩。所有的赞誉都集中在一个“新”字上,形式新、内容新、旋律新、表演新、道具新、响声新……专家和观众这样高度一致的认可,让整个创作团队倍受鼓舞。

    经过半年的舞台打磨和云上展演,创作团队也在不停地进行再创作、再提升。进入2021年,省文旅厅先后两次派出包括词作家、曲作家、剧作家、导演在内的专家团队,到邢台进行现场指导,与市文旅局成立的创作专班一起进行专题研讨创新与融合,解决《响器响》在表演上存在“新旧”融合度不够等问题。2022年初,因为受疫情影响,省、市文旅部门成立了《响器响》提升微信群,以视频会议形式多次专题研讨交流。从歌词创作到表演形态,一次又一次全流程分析解读,一次又一次深入细化形成共识。经过不断的精心打磨,而今的整体呈现,放大了优长和代表性符号,消弭了时空转换、节奏把控等细节上的瑕疵,让《响器响》臻于成熟。

    词作者古柳谈起歌词的提升时说,只有一条,那就是让历史照进现实。呈现“那时岁月”只是作品的功能之一,而只有能够让历史告诉未来,才是歌词的使命所在。

    曲作者井庆勋清楚记得,仅音乐上《响器响》就经历了五次大改,数次小改。第一次改动是省里展演后,根据观众的反响和建议,将演唱部分缩减,把第二段演唱部分改成了游商的吆喝。第二次是根据专家意见,将第三段演唱部分改为四拍子,使作品更具表演性。第三次是根据导演要求,在开头的吆喝声中加进了阿卡贝拉的和声,真正实现了新旧的嫁接与融合,也更舞台化……

    孟立新导演为四位老者都起了名字,“豆腐杨”“香油张”“馍馍马”“张罗李”。他说,这是在强调人物的角色化。虽然《响器响》是音乐作品,是表演唱,但是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演唱,歌词里有人物、音乐里有人物、剧情里更要有人物。“把原来用普通话吆喝,改成了方言吆喝,就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凸显。”孟导通过音效、人物角色、时光穿越、人物关系等多种舞台艺术手法,让一首音乐作品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作为《响器响》的导演也是制作人的景申友感慨良多:“创作的过程也是感悟的过程,创新是守正的依傍,让优秀的文化守得住、传得下。守正是创新的根基,保证行稳致远,跟上时代开拓出新境界。这是《响器响》带给自己,也是带给团队的最大收获。”

    幕后花絮

    情景表演唱《响器响》表演者共12人。8名合唱队员,4名说唱吆喝演员。演员们都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3名群艺馆工作人员,5名中学音乐教师,2名退休剧团老演员,2名地方知名表演者。

    两年来的不断排练和多次演出,整个团队团结互助、亲如一家。

    花絮1合唱队演员王涛来自威县二中,赵东方来自内丘中学。二位老师克服诸多困难,推掉身边所有事情,虽然路途远,但总是风雨无阻按时到达参加排练。王涛说:“这是我业务上学习成长的大好机会,更是我们共同为荣誉而战的难忘的奋斗经历,我一定好好珍惜。”

    花絮2紧张排练过程中,张罗匠扮演者李振林老师的爱人突发急病做了手术,李老师给家人做好了轮流值守的安排,晚上自己在医院陪护,白天仍不顾疲惫按时参加排练,从没说过苦道过累。所有队员都为之感动,年轻的合唱队员们更是由衷地敬佩,都表示要好好学习老艺术家们的敬业精神。

    花絮367岁高龄的张海林老师,排练过程中由于年事已高,说唱的节奏总是跟肢体动作协调不够完美,张老师不厌其烦,每个动作无数遍的重复精雕细琢。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

    花絮4合唱演员马兰,除了参加全国群星奖总决赛,还在河北省参加全国文华奖的民族歌剧《雁翎队》中担任角色,她只能合理安排好时间两地跑。虽然很辛苦,但马兰依然能在《响器响》的排练中贡献出最饱满的热情和高质量的表演。

    花絮5最后一次报送全国总决赛的录音是在石家庄完成的。8月20日早上7点半按约定时间准时出发,一路上12位老师信心满满,热情洋溢,载歌载舞。上午10点准时开始录音,因为是总决赛关键环节的录音,每个声部、每位演员、每个角色都要完成最好的声音塑造。因为要求严格,录音进度很艰难,中午1点才完成整个作品的四分之一,只能要了外卖在录音棚简单吃了点饭。4位年长的老师中午不能休息,还要高质量完成录音任务,已明显看出了疲惫,但他们还是坚持完成了高质量表演。当天录完音回到邢台已近子夜。

    (井庆勋)

    本版剧照提供 孟新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邢台网 官方微信
    邢台网 客户端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