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聚万众之志发精准之力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收官之年

    2020-12-18 08:38:37 星期五 来源:邢台日报

    我市聚万众之志发精准之力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收官之年

    近年来,南和区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主要抓手,设立扶贫车间、扶贫微工厂等,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本报记者 邱洪生 摄)

    扫码看视频

    开栏语

    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一三五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咬定目标,坚持不懈,苦干实干,攻坚克难,致力高质量赶超发展,各项工作开创崭新局面。为鼓舞士气,推动各项工作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设《高质量赶超发展一年间》栏目,聚焦重点工作,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我市高质量赶超发展一年来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杨永丽通讯员赵志广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使命担当,是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告别绝对贫困的重要里程碑。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福祉挂在心上,把脱贫重任扛在肩上,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出台系列措施精准施策。市主要领导数度深入贫困地区,到田间地头,到扶贫车间,到农户家中……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嘘寒问暖。鼓舞起各级干部的旺盛斗志,坚定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信心。

    回望这一年,春风秋雨,寒来暑往,邢襄大地上脱贫攻坚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歇。各级干部在一线把脉问诊、在一线解决问题,扶贫队员驻守在村、帮扶到户,爱心企业和各界社会人士尽己所能,纷纷伸出帮扶之手……

    千年追寻,圆梦就在眼前。

    产业扶贫拓展致富路

    ——今年以来,我市投入资金7.31亿元,实施产业项目684个

    已是大雪时节,记者走进任泽区永福庄乡程庄村的生姜种植基地,科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杰宏正带领80多名村民把采收出来的生姜,清土、剪枝、装袋。“别小看我手里的‘土疙瘩’,它可是咱老百姓发家致富的宝贝疙瘩。今年雨水充足,生姜长势好,市场价格高,又是一个丰收年。”李杰宏笑呵呵地说。

    “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规模小、积极性不高,要想增加土地收益,就要变观念、调思路。”任泽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贾峰说,任泽区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为契机,以“万元钱”为目标,立足全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按照“政府+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模式扶植壮大农业合作组织,把更多农民组织起来,把更多土地纳入合作社,通过发挥合作社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优势,让农民抱团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面对脱贫攻坚这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我市以抓好“农民增收为核心的脱贫攻坚工作”为总基调,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投入资金7.31亿元,实施产业项目684个。全市新增“万元钱”高效经济作物23.9万亩,新发展改造经济林5.46万亩,18个结构调整示范区入选省“四个一百”工程。

    同时,实施就业优先行动。今年以来,我市实现54580人就业务工,新创建农业创新驿站12家,成功备案省级星创天地6家,选派科技特派员834人,开展科技服务4.8万人次。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百日会战”,新增扶贫小额贷款9277万元,新增规模全省第三。全市认定扶贫产品1500个,建成扶贫专馆37个、扶贫专区106个、扶贫专柜41个。

    “十三五期间,我们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180个,构建扶贫车间、企业订单、电子商务、创业扶持、劳务协作、扶贫专岗六种就业扶贫模式,对所有贫困群众实现了产业扶持全覆盖,户均覆盖产业扶贫项目2.54个,二重覆盖率达到88.72%。”市扶贫办党组书记韩志强说。

    确保“两不愁三保障”

    ——我市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行动,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基本保证。

    据介绍,我市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行动,健全完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监测预警、排查处置、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推动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如今,脱贫群众的想法已经从“有吃有穿就行”转变为“吃得更健康、穿得更整洁”。全市贫困学生教育资助覆盖率达100%,无失学辍学和失助漏助。对169.7万农户房屋进行全面鉴定,改造危房16455户,实现了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户户有保障目标。高标准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临城、内丘2个县11个村897户2449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其中贫困人口525户1384人,同步搬迁人口372户1065人),所有搬迁户均实现“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实现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省域内“三重保障一站式”直报。

    同时,我市坚持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手段,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前不久,内丘县富岗公司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授予“万企帮万村”先进企业。邢台军分区积极组织驻军在贫困地区广泛开展以“完善基础设施、培育致富产业、改善文化教育医疗条件”等为主要内容的扶贫济困活动。工青妇等群团部门,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最美家庭评选、公益讲座及培训等多种形式助力脱贫攻坚,累计筹集各类帮扶资金3459万元,受益群众33.75万人次。

    深化“114”防贫防返贫机制

    ——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救助、事后保障”

    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切实保障脱贫质量,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我市把防贫防返贫与脱贫攻坚放在同样重要位置,构建“114”防贫防返贫监测预警评估保障救助体系,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建立市级防贫防返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救助、事后保障”,防贫防返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市、县两级均成立了防贫防返贫工作领导小组,全市196个乡镇(街道办、经济园区)均设立了防贫工作站,5139个行政村设立了防贫工作联络室,培训上岗农村防贫防返贫预警员9720名,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工作推进体系。

    设定预警监测标准,预警处理全程跟踪。全市以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低于上年度国家脱贫线1.5倍为标准,划定防贫监测人群,建立工作台账,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件等导致收入下滑的家庭,及时发现上报预警信息。

    启动防贫防返贫微信小程序,举办防贫防返贫专题培训班。我市推出了《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细则》等政策,梳理集成了产业就业、教育等8大类77项政策,创新就业、健康2大类7项政策,并辑印成册,形成产业、政策、保险、社会“四项救助政策包”。目前,我市已实现脱贫人口“零返贫”,边缘群体“零致贫”。

    决胜脱贫攻坚,圆梦全面小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韩志强表示,他们将接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全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邢台网 官方微信
    邢台网 客户端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