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提升城市能级加压奋力赶超

2020-12-03 09:01:15 星期四  来源:邢台日报

聚焦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南和:提升城市能级加压奋力赶超

扫码看视频

日前,南和区一家宠物产品包装企业工人在生产车间工作。 (本报记者 邱洪生 摄)

本报记者杨永丽通讯员位静丽

狠抓项目建设,确保顺利推进,早日投产达产;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审批效率;大力发展“万元钱”种植,促全民增收;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举措,奋起直追。

2020年进入收官冲刺阶段,南和区瞄准“全年红”,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以项目“双进双产”“亩均论英雄”为引领,主动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

项目是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是振兴发展和跨越提升的关键支撑。今年以来,南和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招商为要、项目为主、产业为先”的发展思路,不断吹响振兴发展的集结号。

据悉,今年以来,南和区争列省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99.2亿元。1—11月份,争列市重点在建项目11个,总投资25.97亿元;市重点前期项目15个,总投资107.5亿元。1—11月份,新开工项目入库55个,其中,亿元以上竣工项目入库7个。

“为全力冲刺第四季度,我们坚持一线作战法,将办公场地前移到项目建设工地现场,按照‘见工地、见设备、见产品’要求,围绕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达效四个重要时间节点,亲自盯办、亲自督促,保证全链条推进、全方位服务。”南和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冀建岭表示,仅11月份,全区新开工工业、服务业和农业项目总数达到36个,居全市第一,总投资76.16亿元。

今年以来,南和区深入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力促全区工业企业改造升级,提高亩均产出效益;加大闲置地和“三未”土地处置力度,催“三图”设计,促开工建设;积极与上级沟通,全力争跑土地指标,尽快完成组卷报批;采用弹性供地和出让相结合方式,保障项目用地;严把供地关口,加强“标准地”供地和后期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11月份完成“标准地”供地3宗、109.72亩,累计完成18宗、759.64亩,占全年任务的108.52%。

在精准招商方面,南和区持续自我加压,聚焦“两主导一特色”产业,多产业、全链条、全方位招商选资,特别是盯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现代服务业和20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项目开展精准招商,抓招商签约,盯落地打桩,促开工入库;坚持处级干部、乡镇党政正职、区直单位班子成员定期外出招商,形成大抓招商的浓厚氛围;加大招商项目分析研判,重大项目由区委常委牵头、专班对接,确保及时签约落地。

全面提升审批效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2月1日,在南和区宠物产业园区内,河北豆壳宠物有限公司负责人侯力卫正在工地上忙着查看施工现场。“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开工仅用了40天时间,这么快的速度,真让我们没想到。这里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他感慨地说。

据南和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周云景介绍,今年该局在以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的基础上,创新推行了“五最五零”审批服务模式,加速推进服务项目建设和服务群众能力,着力缩短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活动自开展以来,南和区区级审批和便民服务平台累计办理事项1.2万余项,“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和“不动产登记联办”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压缩审批和服务时间60%以上,减少重复提交材料800余件,南和区宠物产业园、河北智优捷包装产业园等省市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同时,该局坚持服务最优质,帮办代办“零距离”。制定出台《关于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重要民生工程主动服务全程代办工作实施方案》和《“不见面”办理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两不见面”向“全不见面”改革。对37家重点企业、39个重点项目,实行“五帮一”,即“一名区级领导、一个区直单位、一套工作班子、一个金融部门、一名审批人员”,对企业的审批服务进行全程帮办、代办,切实解决企业前期跑办手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腾出更多精力用在经营发展上。目前,通过帮办、代办共为企业解决用水、用电、办证等方面问题360余个。

全力发展高效农业 多渠道促农增收

洪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胡好聚正在对农场的水面进行观察。“今年首批投放的15000尾鲈鱼苗不仅成活率非常高,而且长得好,市场占有率高。”他感慨地说。

站在田间地头,胡好聚给记者算起了今年的账,“今年每条都可达到1.3斤左右,一斤可以卖到22元,这个鱼塘大概收入了27万元,除去生产成本,赚个15万左右不成问题,鲈鱼变‘金鱼’了。”

今年以来,南和区积极探索“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截至10月底,全区亩产值过万元的土地面积达3万余亩,今年以来新增亩数为14774.11亩。

据南和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瑞霞介绍,下一步,全区将深入推进“千斤粮、万元钱”高效扩面工程,在特色种植做集群、订单种植强合作、水产养殖建体系、旅游观光转业态、宠物繁育延链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农业多业态发展、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加强精细管控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大气污染防治是南和区的短板。“污染指数降幅不够大,削峰降速效果不够明显。”南和区大气办相关负责人分析,造成南和区空气质量在全市县(市、区)中排名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精细化管控仍不够精准,有些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偷排偷放、跑冒滴漏等违法排污问题依然存在。

“在距离年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企业治理‘不遗余力’、面源管控‘不让寸土’,采取过硬举措,强力开展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市生态环境局南和区分局负责人表示,要加强精细化管控,严格落实各项污染管控措施,日查夜查不间断,坚决守好市区生态环境保护“东大门”。

据介绍,南和区在上半年完成压减排放量的基础上,所有重点企业均严格按照压减排放量进行管控,超出限值的坚决停产整治。同时,对全区17家重点涉气企业落实处级、科级干部分包和驻厂监督,实行一厂一策管控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35个在建工地全部落实“七个百分百”和“两个全覆盖”,81家企业纳入全区统一湿扫范围,91个居民小区落实企事业单位分包湿扫抑尘,确保扬尘治理得到管控。

此外,该区还强力推进清洁取暖。2020年全区完成气代煤任务5420户,完成率100%;开展散煤清零行动的同时,对暂不具备“双代”改造条件的农户,全部推广使用洁净煤取暖,确保洁净煤兜底全覆盖。目前,全区完成洁净煤配送4161户、3057吨。

记者手记

近日,记者走进南和区,发现这里的干部群众你追我赶干工作的势头很足,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的信心和决心很大,到处洋溢着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奋发有为,时不我待。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希望南和区继续树牢“大抓落实、大干实事”的工作导向,推动更多的大项目落户,更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项目出炉,守护好碧水蓝天,为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