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云”端,织密“天网”,加速推进科技兴警

    2019-07-15 08:32:14 星期一 来源:邢台日报

    迈入“云”端,织密“天网”,加速推进科技兴警——

    打造“智慧警务”护航邢台发展

    本报记者 张鑫通讯员 胡玉生

    领取车辆年检标、处理违章、补证换证,登陆“12123”APP就可在家里轻松完成;申办二代身份证、出国(境)证件,使用自助服务终端就可以自主完成;11万余个公安和社会监控探头,形成覆盖城市、农村、路网的视频监控网络,为人们的安全撑起一把保护伞……我市公安机关坚持不懈地走“科技兴警”之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实现了从纸质化、数字化、智能化,再到移动化的转变,一步一个台阶,从“汗水警务”迈向“智慧警务”。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邢台公安打造了克敌制胜的“撒手锏”,搭建了便民利民服务平台。

    开启精准打击模式

    6月27日上午,桥东区西门里的街道上,两名男子因纠纷发生争执拉扯,引来很多群众围观。民警赶到后,其中一名男子突然沉默不语,变得不安起来。无论民警怎么询问,男子就是不提供身份信息。民警拿出新一代警用手机,进行人脸识别后,发现该男子竟是一名网上逃犯。

    轻轻一扫,就知晓涉事人员、车辆的真实身份及附属信息,警用手机终端成为民警开展警务工作的必备工具和实战利器。全市已配备警用手机3000余部,将公安业务从办公室延伸到沿街路面、办案现场,民警有了即见即知的“千里眼”。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市公安局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了移动警务、视频实战平台、大数据警务云等一系列公安实战平台,成为公安克敌制胜的“利刃”。依托这些平台,各级民警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办公室实时查找、调阅到案发现场周边视频监控,大幅节约查找视频时间,工作效率提升50%以上,精准打击和整体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如果说新一代警用手机是“千里眼”,那么数字化通讯体系就是公安部门的“顺风耳”。全市公安机关先后投资数亿元,完成了万兆到分局、到派出所的公安主干网和覆盖面更广、抗干扰能力更强的PDT数字化无线通信集群建设,指挥部可直接与最偏远的派出所实现视频对话,一线情况第一时间传到指挥部,指挥长指令能准确及时地传达到每一位参战民警。一旦重大警情、案件发生,通过平台,指挥员可以“一键布控”,第一时间科学调配所有警种,变事后破案为事前预警、变被动应战为主动出击,构建打击违法犯罪的新体系。

    2015年至2018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呈明显下降趋势,刑事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4.23%、4.13%、12.03%和1.23%,连续四年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100%。

    金盾工程织密“天网”

    近日,桥西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丢失现金、钻石、金饰等大量财物,涉案金额高达20多万元。民警立即启用“视频警务”,以案发地为中心,调取比对大量视频资源,开展视频追踪,仅仅两天就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我市从2002年实施“金盾工程”,推进科技强警,增强公安系统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调作战、打击犯罪的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监控探头3万余个,社会探头总量达到8万个,已形成覆盖城市、农村、路网的视频监控点位布局,“智慧天眼”视频监控体系初步成形,基本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图像追踪”,全市110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两抢案件逐年下降。仅今年以来,全市运用视频监控手段破案占刑事案件破案总数的65.3%。

    “有了天网系统,我们可以在重大安保活动中做到视频覆盖全方位、无死角。”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去年的环邢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期间,安保指挥部内使用五个大屏从不同角度、方位实时播放着比赛信息,整个赛段情况在屏幕上一览无余,指挥长可以看到赛段的每个角落……赛道沿线密布视频监控,并接入了央视直播、GPS、4G直播、城市高点等信号,确保了大赛的安全、有序、精彩。   

    自2018年起,公安机关按照“物联网+治安管控”模式,在全市开展电动车防盗登记备案工作,给车辆加装电子防盗设备,被盗电动车可实现精准定位,从而帮失主迅速找回。自从实行这一举措,电动车破案率提高30多倍,电动车被盗案大幅下降。

    借助信息数据平台,2018年5月10日,邢台公安机关一天内成功拦截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电商客服”等类的电信诈骗案件331起,阻止受害人转账汇款90余万元。

    邢台公安正在加速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推动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全覆盖、全管控,织密“天罗地网”。同时,还向人防、环卫、城管、防汛等部门提供大量视频图像服务。

    打造“全能”智慧大脑

    公安实战平台,离不开强大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撑。近年来,我市公安系统从科技设备“一穷二白”起步,坚持向科技要警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2002年,机房还只有一个10平方米的小房间,设备只有4台服务器和1台存储设备。近年来发展驶入快车道,如今的市公安局拥有了一个中心机房和三个分机房,中心机房面积就超过400平方米,有800多台服务器、100多台各类存储设备支撑着60余个不同类型的公安业务系统的运行。昔日的“小作坊”已经升级成了“大工厂”,建成强大计算分析、海量数据资源、高度信息共享、智能应用服务、严密安全保障、警务运行支撑于一体的“智慧公安大脑”。

    “智慧公安大脑”在对公安打击和防范工作进行有力支撑的同时,一大批新的便民服务平台建成运行。使用“交警在线——河北事故e处理”系统平台,实现由快勘查、快撤离、快认定到快定损、快理赔的快速处理模式;公安“微警务”,在线提供违章查询、出入境办理进度、新生儿起名助手等功能,方便群众查阅;可以选择就近派出所办理二代身份证,二代身份证自助办证机、自助受理出国(境)证件服务终端相继在本市各派出所安家落户,全天候24小时开放……

    户政、交管、出入境等多个公安业务部门通过搭建智慧警务服务平台,将相关行政事务实现网上流转、网上审批,使群众少跑腿、少排队、少等待,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

    同时,启动数据资源整合,打通公安内部60余个应用系统,把分散孤立的数据“连湖成海”,同时推进建立与政府部门和互联网企业信息共享交换机制,汇聚水电煤气热等公共服务数据和物流速递等新业态数据20余亿条。仅2018年,就为全市民警提供各类信息查询380余万次。

    邢台公安以护航发展为总目标,坚持科技兴警、强警惠民,让智慧警务渗透至邢台公安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公安智慧警务正成为邢台公安的一张新名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邢台网 官方微信
    邢台网 客户端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相关新闻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