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村:“村规”刹住铺张风宴席有了新标准
本报记者李开通讯员 闫秀真
“媳妇去世,按着我们村的‘村规’办丧事,节省了钱,还让媳妇走得‘体面’。”清河县油坊村的崔建强提起妻子过世很伤心,但想到村干部忙前忙后的张罗,从心里为“村规”点赞。
年前,崔建强的妻子去世,他想给妻子把丧事办得排场些。“一定得按‘村规’办。”油坊村党支书记宋宏伟来到崔建强家中,摘菜、做饭、烧水,和干部们一起动手忙活了三天,体体面面把丧事办完。
油坊村是个大村,全村有2300余人。一遇到婚葬嫁娶的事儿老百姓就比阔气,看谁家订的饭店好,看谁家的派场大,攀比之风盛行,既影响了社会风气,也给一些家境贫困的村民带来沉重负担。
2012年,宋宏伟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成立红白理事会,出台《取消婚葬嫁娶大操大办》村规。按规定:谁家办婚礼也不许去饭店,由红白理事会办理,酒席标准控制在110元以下;白事由过去的5天改为3天,烟酒不能超过1000元,办事人员、亲朋好友一律都吃大锅菜,不许搞特殊……
规定出台了,但执行起来不容易。宋宏伟说,规定刚出3天,村里75岁的李庆生去世了,儿子李中科想不通,非要父亲排五下葬,宋宏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宏伟叔,俺爹去世得突然,岁数又不大,看能不能在家待五天。再说咱村从解放前就是排五下葬的规矩,在我这里变了,让亲朋好友怎么看我?”李中科向宋宏伟求开了情,宋宏伟不答应。从丧事第一天开始,他天天盯在现场,一边接待一边给人家解释:这是村里出台的新规定,倡导的新风尚…
李中科成了村里带头执行规定的典型。如今,提起丧事简办,李中科从心里改变了看法:“以往办个丧事,谁家少说也得花上2万块,只是图个脸面,想想真不如把节约的钱用在孝敬赡养父母上。”
据统计,该村实施《取消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规定后,五年间,为群众节约婚丧嫁娶费用80余万元,其中,红事节资达60多万元。现在,油坊村相互攀比的少了,孝敬老人的多了,和睦家庭多了。“村规”刹住了铺张浪费的歪风,树起了文明和谐的新风。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我们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村规民约培育文明新风尚。”宋宏伟说,今年,村里还要实行“孝道红黑榜”,谁家儿子、媳妇孝顺的上红榜,不孝顺的上黑榜,大力弘扬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