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2018-03-13 08:58:56 星期二 来源:邢台日报

    “邢台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我市扎实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建设

    本报记者杨永丽

    2月26日,一则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刷屏了邢台人的朋友圈。榜单显示,内地285个城市政商关系健康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东莞、深圳、上海、北京、广州、金华、苏州、温州、邢台、长沙。除了北京,前十名的城市几乎都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只有邢台是华北的城市!

    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取决于其营商环境,而营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行政效率。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集中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既不点头 也不摇头”现象,使企业家们感受到亲商、安商、富商的邢台温度和邢台态度。

    先在邢台创办企业,而后迁至外地,现又落户邢台——河北昊鹏电器有限公司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迁徙”路线后,公司总经理曹丽娜发出感叹:邢台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如今,越来越多的“曹丽娜”们爱上邢台、扎根邢台。

    高起点、高起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软硬兼施”。“硬”环境就像一个地方的土壤和水质,有形存在;而“软”环境则像阳光和空气,虽无形,但不可或缺。

    “行政审批工作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全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的引擎,我们必须从企业最期待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打造服务功能更完善、快捷便利的综合效能窗口,让企业发展和政府效能一起再提速!”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吕瑞峰说。

    积极推进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实施涉企证照非要件容缺受理、联审联办、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在我市的行政审批局,优化审批流程,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行政审批更便民。

    “互联网+行政审批”让群众少跑腿。“注册登录政务服务网、下载办事指南、上传申报材料,全程只用了30分钟,就办好了企业营业执照。”1月12日,市民姚瑶通过网络完成了一家企业的注册,成为桥东区“互联网+行政审批”制度开展后的首位受益者。

    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市行政审批局开展材料最精、环节最少、时限最短“一体化”流程再造,他们积极梳理“全网通”事项清单,构建事项、过程、环节全覆盖的标准化政务服务平台。新设立的自然人投资的有限公司企业注册、执业医师护士注册审批等业务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减少了群众跑腿的麻烦。

    一张表格一个窗口,省事省力省心。近日,市贝华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张少华告诉记者:“原以为办理多项审批业务需要跑好几个单位,一趟无论如何办不成。没想到,来到政务服务大厅,只填写了一张事项联办申请卡,用了20分钟,就一次性办结了所有相关单位的审批业务,省事省力省心。”

    去年以来,我市围绕“放管服”改革,实现了行政审批局全覆盖。市级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运行以来,29个部门的331项行政许可、行政许可前置手续或环节涉及的事项、相关初审转报事项及其他公共服务事项划转行政审批局,封存了各类审批专用章51枚,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2017年,市级行政审批局共受理办结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6038项,其中:投资项目类1464项,建设交通类2333项,文教卫生类1805项,社会事务类1960项,商事登记类17195项,进驻中心部门办理1281项,按时办结率达100%。

    “在邢台干事,真的很舒心。”说起发展环境和邢台的项目建设速度,邢台市鑫园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再深有体会。

    陈再告诉记者,他们在国内建了4个超薄印制罐生产线项目,没想到在平乡建项目时间竟缩短了近一半。对于项目业主来说,早投产一天就早一天见到收益。该项目生产的超薄印制罐属国家鼓励发展的铁质包装,其循环周期无中间环节污染,目前这种包装市场需求量很大。他粗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个项目一期1吨的净利润是500元,1期年产值25万吨,项目提前了7个月,就是7000多万元净利润。

    “原本要15个月才能建成的项目,在平乡仅需8个月即可投产。”陈再说,进度这么快,都归功于县里实行的首席服务团队的精准服务。

    “要做到精准服务,服务团队就要与项目时时对接。”平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力超说,为此,他们在项目服务中坚持“一线工作制”,即:办法在一线研究,措施在一线制定,问题在一线解决。这样的工作机制,使2017年平乡项目建设成果丰硕。该县建设省级重点前期项目1个,总投资112亿元;市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46.42亿元;县级重点项目43项,总投资209.22亿元。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帮他们解决什么。”平乡县项目办主任李娟说,企业提出的问题,不超过24小时就会得到解决或答复。项目需要35千伏电站,服务团队领着工程师到项目工地测量绘图,电源的事三天就落实了。企业生产需要天然气,园区没有天然气管道,县里专门为企业设了一条管网专线。

    不仅平乡,日前上海光明集团的项目负责人张旭在手机上体验了一把“临西速度”。他告诉记者,在“临西县放管服一点通”微信平台的详细指引下,他只跑了一趟腿,就办结了生猪养殖基地项目营业执照等所有的相关手续。

    “怎么办、找谁办、办理条件、办理时限,这些我们最想知道的,手机上都有详细解答。”张旭说,“临西县手续办理效率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也跟着加快了。”

    临西县编委办主任马洪臣介绍,在微信平台上,该县编委办将19家县直部门的137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列出清单,分为投资项目、企业设立、涉农交通城管、文教卫事务、社会服务五类,并制作审批流程图和证照事项清单、证照事项办事指南。现在,临西县113项证照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合计1156个工作日,较法定办理时限缩短368个工作日,缩短24%以上。

    “‘双创双服’,关键在于‘服’字,要有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强烈意识,瞄准群众和企业的需求,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就业服务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好的服务是为促进创新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生活办事增便利。用一句话概括,好的服务就是好的营商环境。

    几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优化发展环境40条意见措施》《中共邢台市委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保障“双创双服”活动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措施,强力整顿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强落实、重管理,各部门系列措施取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优化发展环境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助推企业快发展,市工商局实施了十条新举措。他们成立“一办一中心”,即工商顾问服务办公室、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中心(经济违法行为举报受理中心),负责服务措施的统一协调、督导落实,受理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申请等工作。挑选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担任工商顾问,从市场准入、生产经营等六个方面,主动深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手把手、心贴心,义务搞服务、入企解难题。

    市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作用,针对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顽疾,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进入市纪检监察官方网站,“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等栏目十分醒目。点开栏目,通报爆光、工作动态等子栏目映入眼帘,它畅通了网上监督渠道,成为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的有效平台。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赵会新表示,要把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全局性重大任务和长期性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统筹安排部署,落实落细责任;要开展立体式、全方位、多维度的监督,拓宽线索来源,多渠道发现问题;要坚持快查严处,实行“一案双查”“一问三责”,形成持续震撼;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日前,市公安局制定出台了《邢台市公安局全市百强纳税企业领导服务责任制实施方案》,推行百强纳税企业领导分包责任制,局领导每月至少深入分包企业走访调研一次,因企施策、一企一策,明确服务目标、重点、措施和完成时限。对发现的服务不到位问题,督促属地公安机关积极转变服务态度,跟进服务措施,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实效。

    一项项更加贴近企业商户发展的措施正在陆续推出,一页页创新发展的新篇章正在谱写……

    如今,亲商、安商、富商的邢台温度和邢台态度时时处处都可感受到:2017年全省首张证照清单在邢台开出;453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新增市场主体8.95万户,同比增长16.13%……这些强劲的乐章有理由让人们相信,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转型发展中的邢台定会风光无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邢台网 官方微信
    邢台网 客户端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相关新闻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