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为高歌猛进勇担新时代使命推进高质量发展
——访清河县委书记刘彦涛
本报记者郭文静通讯员闫秀真
“在十九大开局之年,清河人将以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奋力挺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2月28日,清河县委书记刘彦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他说,2017年,清河新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达231.1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项目个数、规模、投资额均创近年新高。2018年,清河将以“创新、强企、解难、惠民”为主题,努力在创新创业中实现新作为,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如何增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在创新创业中实现新作为?刘彦涛说,清河正全力实施精神提振战略,积极探索建立“1+3”教育架构。“1”,即:抓住共产党员这个“关键少数”,在全县建立县镇村三级信仰教育“学思堂”,增强党员为清河谋发展、为百姓谋福祉的激情和责任。“3”,即:加快建设先进模范“荣誉堂”、清河发展“创业堂”和360状元公园,在全县营造鼓励、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人创新创业谋发展。
刘彦涛表示,围绕服务发展和服务民生,清河正在实施环境提升战略。一方面着力打造发展硬环境,加快青阳新区、羊绒小镇等重点工程建设,快速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魅力之城,增强清河聚集力和吸纳力。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先后出台亲商重商“十条”、项目招商新政六十条等优惠政策。他们将经济开发区作为创新创业主战场,在全省率先成立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推出七证合一、“一证通”,使审批效率提高60%以上。成立企业综合服务办公室,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天候、兜底式综合人性化服务。同时,依托清河特色产业,在羊绒小镇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创业活力。据统计,去年,清河县全年净增市场主体6229户,增量名列全市第一;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6家,总数达556家,增量和总量均位居全市第一;在阿里巴巴评出的“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的县”中,位居第二。
刘彦涛表示,今年,清河将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实施产业提档战略。将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打破县级班子既有分工,吸引骨干企业、社会知名人士共同参与,成立5个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还将重点抓好“6+4”工程,即:6个重点项目和4个招商平台。力争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在清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清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