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河长制”带来“河长治”

2017-04-11 09:25:15 星期二 来源: 牛城晚报

市政协委员路随增:

落实“河长制”带来“河长治”

本报讯“河长制”是指对每条河流按县域分段划分,每段河流由所在县的一名县处级领导担任“河长”,从而实现对市域内河流的“无缝覆盖”。“河长”为河流环境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河流各项整治工程的落实。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路随增仔细阅读了《政府工作报告》,他发现报告中四次提到了“河长制”。

在“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中,提到了两次“河长制”,“河长制”的推行使18条河流水体水质开始改善,4条监测出境河流达到省断面考核要求。在环境攻坚上,实行“河长制”,坚持“五必看、五必听”。

第三次是在“未来五年的工作安排”中,为打造生态宜居之地,要全面落实“河长制”,让全市的河流成为生命之河、美丽之源。第四次是在“2017年的具体任务”中,要下大力治理水污染,完善“河长制”。

路随增说:“每次提到‘河长制’,都与改善环境有关。可见,这一制度在改善河流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这一制度为什么这样重要?路随增分析,河流水环境的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治水靠一个部门、一项措施不行,需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河长制”正适应了这一要求。

他说:“河湖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重在建立水清岸绿的长效机制,变集中式治理为常态化治理。只有落实‘河长制’,才能真正做到‘河长治’。”

(本报记者 范骁 米京涛 刘晓英)

手机扫一扫

关注邢台网-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稿件来源 - 邢台网 "。未标明 " 稿件来源—邢台网 "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网站,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广告加载中...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