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西黄村镇政府退休职工郝景香,退而不休痴情山场,带领专业造林队绿化荒山5万余亩。
郝景香14岁就参加了村里的造林队,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造林”这个岗位。退休后,他成立了邢台县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造林队,开始了对浅山丘陵区的荒山绿化。
在浅山丘陵区造林“干的是人,靠的是天”,一年有四季,主要在雨季。因立地条件差,加上气候干旱,常常造成年年植树不见林。郝景香不信这个邪,他想把一季造林变为四季栽树,把当年成活变为永久保存。“干旱少雨何所惧,土少石多要见绿。”
解决浅山丘陵干旱区绿化问题是技术性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该区域土薄、水少,要解决谈何容易。为了解决保墒问题,他从唐山购买了化学保湿剂,由于成本太高无法实用。他从沧州买回6000个汽车专用玻璃水瓶,滴水保墒。由于工序繁杂失败了,他没有气馁。面对下雨水走,雨后即旱的这个实际,他常常凌晨三四点钟就到了山上,一个人苦思冥想,何不把自己在董家沟的压水、西黄村的覆膜、黄旮旯的套袋等造林保墒技术和外地的一些做法结合起来?他在南岗西又开始了新的试验,把容器苗套塑料袋保墒、埋玉米轴保墒、盖石板片保墒和靠育林板技术结合在一起,反复试验,无数次改良。
有志者事竟成。他的“套塑料袋、埋玉米轴、盖石板片、靠育林板”的“郝式造林法”终于获得了成功。 经过2014年、2015年几十年不遇的大旱的考验,用“郝式造林法”栽植的邢汾高速两侧1万亩生态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如今,郝景香造林队每天都奋战在各个造林现场,成为全县造林的生力军。省林业厅造林专家总结道:“郝式造林法”固土、积水、保墒、防火,成活率高,有极大的推广实用价值。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肖万钧看过邢汾高速两侧造林现场后评价说:“你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要向你学习。”
手机扫一扫
关注邢台网-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稿件来源 - 邢台网 "。未标明 " 稿件来源—邢台网 "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网站,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