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创新型城市的行动指南
——邢台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解读
本报记者 吕虹蔚
历史在浓墨重彩中掀开新的篇章。
10月21日,邢台市科技创新大会、邢台市科协第七次全市代表大会召开。这是我市又一次科技创新盛会。市委书记张古江深刻阐述了邢台科技创新面临的重大机遇,提出了建设创新型邢台的目标。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创新型邢台的号角,我市科学技术发展又将迎来一个希望的春天。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我市编制出台了《邢台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这一规划是“十三五”期间邢台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行动指南。
规划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创新大趋势,以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邢台为目标,以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为保障,培育新动能、聚集新资源、激发新活力、营造新生态,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力支撑.
▲10月24日,在市第十二中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水火箭”试飞活动。当日,市第十二中学开展“我与神舟共成长”水火箭发射科普活动,通过用废旧饮料瓶自制的“长征2号”水火箭模型试飞、在“新长征,我们永远在路上”条幅上签名等,激发学生们对航天科技的兴趣,筑起孩子们的航天梦。(本报记者 黄涛摄)
规划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创新型邢台建设跃上新台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具有邢台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资源有效聚集,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加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突显,实现“六个突破、四个倍增、一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六个突破”: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突破,“1个战略性创新高地、5个区域性创新园区、10个主导产业创新基地、30个新兴产业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主导产业技术、装备、质量大幅提升,骨干龙头企业技术装备70%达到国内先进、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重点区域主要作物、畜禽良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
——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突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普遍应用,科技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企业孵化器等各类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达到70家;
——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取得突破,科技惠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科技保障民生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50%;
——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突破,创新人才资源加速聚集,院士工作站达到5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17家以上;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0个,创新人才500名。“四个倍增”: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500家,其中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400家;
——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倍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80%以上;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实现倍增,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8件以上。
以上指标均比“十二五”末增长1倍以上。“一个确保”:
确保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确立。
十大科技工程
“十三五”期间,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部署,重构科技计划体系,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聚集科技资源,集成技术成果,组织实施“十大科技工程”,将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纳入计划项目管理,实行课题化设计、项目化推进、工程化管理。科技计划体系由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组成。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创新
规划指出,以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目标,以构筑各类协同创新平台为重点,加速推进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端人才聚集,为建设创新型邢台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建成1个全市性协同创新战略高地、5个区域性协同创新产业园区、10个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基地、30个特色优势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在全市逐步形成以邢东新区协同创新试验区为核心、科技创新园区为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基地为承接平台、产业联盟为纽带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新格局。
“邢东新区要成为引领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地。”市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群锁认为,要按照规划打造邢东协同创新试验区,以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为目标,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争取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政策向邢东新区延伸,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产业对接、项目对接、人才对接,着力打造集技术交易、孵化转化、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邢东新区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战略性平台。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倍增
规划指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聚焦发展前沿,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加速战略新兴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产业不断向高端攀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
任县县委书记李海林认为,要在冶金矿山设备、专用数控设备和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上求突破,按照发展整机、壮大配套、培育龙头、推进聚集的思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高端制造装备,大力发展整机装备与系统,加快突破核心部件,促进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和专用装备、基础装备等三大产业链协调发展。
关键词:传统产业提升
规划指出,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创新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研究开发、集成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汽车、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产业、企业、产品上寻求新突破,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由一般加工向中高端制造转变、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努力构建我市工业发展新优势。到2020年,主导产业技术、装备、质量大幅度提升,骨干龙头企业技术装备70%达到国内先进、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形成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化基地。
“把我市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市科技局局长赵占平表示,到2020年,实现电驱系统、电池系统、充电系统三大关键技术突破,培育中航长征、红星和御捷车业三大龙头企业,构建中重卡及特种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四大汽车产业链条,形成邢台县龙岗汽车及高端装备园区、清河县汽摩工业园区、威县汽摩配件工业园区、邢东新区四大园区,邢台市整车产能达到50万辆,整车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70亿元。
关键词:优化现代农业
规划指出,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方向,以标准化、集成化技术应用为重点,围绕粮棉油、优质果品、绿色蔬菜、生态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通过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强化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增加有效供给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到2020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个,取得10项以上专利授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重点区域主要作物、畜禽良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8%;培育10家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种业集团;节水节肥节药技术集成示范10万亩。
市农业局局长石振泉表示,要围绕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提高粮棉油有效供给能力,确保粮食安全。重点开展耐旱、节水、优质、多抗粮棉油种质资源创制、应用、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农作物安全生产、大田智能化装备研发、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技术研发,发展高效节水型粮棉油生产。到2020年,培育农作物新品种3个,取得5项以上专利授权;支持今麦郎、金沙河、玉锋等建设科技型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任县10万亩优质小麦种业繁育生产基地。
关键词:促进现代服务业
规划指出,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升水平”,以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商贸等为重点,利用“互联网+”催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生活服务业优化,提升科技服务业整体水平。到2020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00家左右,众创空间达到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0家、科技中介机构10家,推动现代服务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将我市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强市。
南宫市委书记刘金宇表示,要围绕南宫云计算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利用“互联网+”等创新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商贸物流,引领商贸流通提档升级,为建设全国重要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软件、数据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模式、业态、组织创新。
关键词:保障民生事业
规划指出,围绕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民生工程,实施科技攻关行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科技惠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创制1——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取得发明专利授权20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食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
“到2020年,创制1——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市食药监局长柳金钟表示,要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坚持“创仿结合、特色突出、集约集聚、规模支撑”的发展方向,围绕健康制造、医疗和健康服务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做强生物医药、现代中药新品种与新制剂等健康制造业,发展高端医疗诊治技术、健康养老和疾病早期干预,拓展构建大健康产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关键词:聚集创新人才
规划指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结合全省“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我市百名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二二二”人才引进工程和“611人才工程”,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园区、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等为依托,面向京津,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建立“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人才培育引进模式,壮大创新型民营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院士工作站达到5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17家以上;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0个,高层次创新人才500名;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民营企业家)300名,职业技能人才10万人;建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20个。
清河县委书记丁辛戈认为,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的科技需求,大力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一批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和带技术、成果、项目、资金的创业团队落户我市,培育一批高层次的研发平台,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关键词:构筑科技创新平台
规划指出,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依托重点骨干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园区,为全市创新活动提供条件保障。到2020年,建成2家以上省级高新区,20个科技园;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20个;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建成60家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
“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构筑科技创新平台的突破口。”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清旺认为,对已建成的宁晋电线线缆、清河羊绒、汽摩配件、临西轴承、平乡自行车、沙河玻璃、开发区光热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拓宽与京津冀大院大所的合作渠道,实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提档升级。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和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尽快建成一批服务能力突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推动中小企业成长
规划指出,以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结构做优为目标,强化孵化、创办、引进、转型、提升等五个一批,搭建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阶梯,强化差异化服务,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从苗圃到雏鹰、小巨人、上市的三级跳,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集群化发展。到2020年,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实现90%的科技投入出自企业,80%的研发机构建自企业,80%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400家,新增科技型挂牌上市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生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表示,要以打造行业领军企业为目标,在财政投入、项目用地、金融支持等方面实施政策聚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拳头产品,壮大自主品牌,培养新型企业家,促进小巨人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关键词:打造知识产权新体系
规划指出,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邢台增添助力。到2020年,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和保护工作新体系,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新机制,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新环境,实现知识产权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每万人发明拥有量达到5.8件以上,培育国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0家以上。
“知识产权体系是科技创新的保障。”市工商局长张群表示,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专业市场培育工作,依托沙河玻璃、清河羊绒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试点专业市场,加大对专业市场中专利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体系建设,积极发挥河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邢台)分中心作用,探索在知识产权优势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站,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维权援助力度,有效维护市场主体权益。
手机扫一扫
关注邢台网-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稿件来源 - 邢台网 "。未标明 " 稿件来源—邢台网 "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网站,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