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岗底绿水青山同枕眠长相依

2016-10-25 08:26:30 星期二 来源:邢台日报

“与岗底绿水青山同枕眠长相依”

——李保国骨灰安放暨铜像揭幕仪式侧记

本报记者杨永丽 李开

苹果花开了,他走了。

红苹果挂满山岗,他“回来”了。10月24日,深秋的内丘县岗底村,天空初睛,果香阵阵。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骨灰安放暨铜像揭幕仪式在内丘县岗底村举行。省市各级领导来了,亲属、学生来了,附近的村民们也自发赶来了。

凤凰岭上,菊花丛中,在秋日的暖阳下,李保国老师的骨灰缓缓地放入墓穴中,四周是静静的苹果树,无言的相思随风掠过。上午11时许,覆盖在李保国老师铜像上的大红绸轻轻地揭去,80公分高的雕像迎着朝晖瞬间尽放光华,生动传神,宛若在世。青山依旧在,果香满山间,李老师,回家了——

“人到深山百村富,魂归太行万户安。此时此刻,我仿佛又听到了李老师‘要把我变成农民,要把农民变成我’的声音。此时此刻,我仿佛又看到了李老师行走在太行山处勤劳的身影,郭老师给他买的红夹克,比红苹果还红,他在冬天身穿的那件蓝大衣,比蓝天还蓝。此时此刻,我仿佛又感受到了李老师精神的温暖,他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和致富的信心。”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田金昌饱含深情地说,“李老师春天走了,李老师秋天又回来了,他将永远伴随着大山,伴随着岗底人民,与青山同在。”

“真想静静地,静静地,再听一听您的讲课,您的声音仿佛就在耳畔。李老师,您走了,但您的精神已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继承您的遗愿,把您未完成的事业做得更好。”专程从石家庄赶来的李保国的学生秦立香和杨素苗感慨地对记者说。

“李老师,乡亲们想念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然而,李保国教授的死比太行山还重!活着,他像一颗耀眼的新星在闪烁;逝去,他也像一颗夺目的星辰陨落,在太行长空划出一道强烈的闪光。李老师,将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一大早专程赶来的,邢台县浆水镇浆水村的村民王兆云向记者说。

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泣泪回忆起李保国带领群众种苹果的往事:自掏腰包推广苹果套袋技术、手把手教村民管果树……他流着泪说,岗底村原来是贫困村,现在人均收入超过31000元。岗底的穷帽子,是李保国帮我们摘掉的;村民的好日子,是李保国用命换来的,李保国是我们岗底人的大恩人。

在现场,岗底村民王群书告诉记者,今年的苹果长得特别好,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村种苹果只上复合肥和有机肥,李老师说过,我帮你们致富,你们要让消费者健康。可不能辜负了他!”这是村民们对李保国最朴素的感念。

20年前,李保国第一次来到岗底,是春天。20年后离开,也在春天。他与岗底的春天结缘,与太行人民的希望牵手。

“走过巍巍太行山,你可曾看到苹果满山,核桃满坡;走过巍巍太行山,你可曾记得匆匆背影,双鬓斑白……”这是李保国去世后,一名普通网友专门为他谱写的。山风过处,树影婆娑,高高的纪念碑上,响起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手机扫一扫

关注邢台网-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稿件来源 - 邢台网 "。未标明 " 稿件来源—邢台网 "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网站,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广告加载中...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