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科技创新大会、邢台市科协第七次全市代表大会侧记
本报记者 吕虹蔚
“对于人才,怎么关心、怎么爱护、怎么支持都不为过。要通过我们的工作,真正使创新型人才有更高的地位、更多的收入、更大的作为、更出彩的人生!”
7月21日上午,在邢台市科技创新大会、邢台市科协第七次全市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张古江的话语铿锵有力,在每位与会者的心中激荡起伏,引发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以建设创新型邢台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六个突破、四个倍增、一个确保”——对于科技创新仍是“最大短板”的邢台而言,提出这一目标需要大气魄。
大会推出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邢台的决定、邢台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邢台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揽子“硬政策”,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力支撑。
大会现场,25位获奖代表先后上台,从市委书记张古江,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晓宇等市领导的手中接过奖状。这25位科技工作者,有的两鬓泛白,有的风华正茂。他们代表着奋战在我市科技战线上不同年龄、籍贯的科技创新工作者。
科技改革的车轮再度发轫,创新邢台的航船整装进发。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领导干部,都有同样强烈的紧迫感。
“大会推出的重磅政策可谓史无前例,这将为邢台持续升温的创新发展势头再添大动力。对照新目标,压力顿生,创新发展须只争朝夕。”市科技局局长赵占平认为,要迅速行动,抓政策落地,抓目标分解,抓配套举措。
“科技创新不仅要登上台,更要唱主角。”新河县县委书记李群江表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大会上出台的新政策,囊括了从资金扶持到考核评价,从身份编制到福利待遇等诸多方面,这些新政策将成为吸引人才栖息的“梧桐树”。
“创新氛围愈加浓厚,创新动能正在加速聚集。”平乡县委书记杨宪春认为,要优化创新要素配置的能力和水平,尽快将院地校地合作创新优势转化为区域综合创新能力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
科技的日新月异,是创新的活水源泉。只有每位科技工作者不断前行,才能保证科技的未来、创新的活力。
会场里,河北省眼科医院院长张铭连边听、边记、边思考。“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引领者,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当好谋划者,为邢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邢台提出更多的咨询建议。”
“论文要写在邢襄大地上。”市农科院总农艺师、小麦研究所所长景东林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科研成果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惠及广大百姓,推动社会发展。”
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坚感觉到身上肩负的重任:“一定要解放思想,把科技创新聚焦到产业转型升级上,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体系重构,重塑竞争优势,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新思路孕育新变化,新动能释放新潜力。建设创新型邢台的帷幕业已拉开,创新发展的美好时代再次到来。邢台科技创新的航船已驶离港岸,曙光必在不远的前方。
手机扫一扫
关注邢台网-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稿件来源 - 邢台网 "。未标明 " 稿件来源—邢台网 "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网站,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