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墓村有个 “ 德孝日 ”
本报记者 武健
3个月前还吵得不可开交的婆媳、夫妻,现在却成了街坊邻里眼中的模范家庭。
“是‘德孝日’活动让他们有了改变。”村党支部书记路金平说。
据了解,3个月前,邢台县将军墓村不和睦家庭有三十多户。“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矛盾占调解处理纠纷的一大部分。”路金平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会有村民来找他评理,调解处理村民纠纷占了他工作的一大部分。
路金平发现,多数家庭婆媳、夫妻产生矛盾并非存在实质性的冲突,大多是由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但处理不好,矛盾就会激化升级。
“有什么办法能减少矛盾?”今年3月中旬,将军墓镇妇联请来了市传统文化协会的老师,以仁爱、民本、诚信等内容,为将军墓村民讲授了一堂传统文化教育课。
没想到的是,讲座一下子吸引了二三百人参加,在为父母洗脚、梳头的互动环节,有的婆媳更是当场和解。
“这说明在人们心里,都有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市传统文化协会马海娥老师建议,继续发挥文化在影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村民积极向善的道德意愿。
今年农历四月初一,将军墓村首个德孝日活动在村委会举行。“村里准备了文艺节目,给我们过了集体生日,还包了饺子。”老人席振书回忆说,当天包了近百斤饺子,有的老人没有参加活动,就有人把饺子给老人送到了家里。
“我们初步定于每月开展一次德孝日活动,请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看节目、吃饺子。”路金平说,村里决定以德孝为突破口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道德实践推动全村道德水平提升。
渐渐的,村里吵闹的家庭少了,晒幸福的家庭多了。曾经老和婆婆吵架的村民霍玉琴,现在常给老人梳头、聊天,越来越亲近。
不仅如此,传统文化教育也给下一代带来影响。“看到我给婆婆洗脚,家里刚过门的‘90’后儿媳也非要给我洗脚。”村民赵雪梅说,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举动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村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刚起步,以后还要逐渐摸索、完善。”路金平说,下一步,他还计划让村里的文艺队编排一些反映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的小品,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