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点赞本市“一乡一法庭”
本报讯 7月1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组织下,来自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的15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本市,视察本市法院“一乡一法庭”建设,并了解法院信息化建设进程。本市“一乡一法庭”工作获得代表们一致点赞。
在开发区人民法院东汪法庭,法庭设置了审判员、代理审判员和书记员。东汪镇15个村的2万名村民,有了纠纷,不用到法院,可以就近到法庭进行调解或诉讼。2014年5月,该法庭成立以来,已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12件,办结181件,既化解了基层纠纷,又减轻了法院办案压力。
近年,本市大力推进“一乡一法庭”建设,到2014年底,本市已实现“一乡一法庭”全覆盖。对此,人大代表们纷纷给予肯定。
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当事人可以通过案件查询机查询案件进展,信访实现远程视频接访,集中控制指挥中心对案件全程信息化监控,庭审经过网上实时公开。本市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此次来视察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安徽、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5个代表团。最高人民法院陈宜芳、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王越飞等一同前来视察。
(本报记者 刘晓英
通讯员 张伟亮)